京车装备中标北京地铁64.6亿元项目 为近一年最大单笔订单

本报记者 路炳阳 北京报道

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车装备”)近日以64.63亿元中标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以下简称“22号线”)车辆项目。该项目是今年以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订单中单笔项目最大一笔。8月5日中招国际招标网公布了中标信息。

公告显示,本次招标包括轨道交通22号线工程48列电客车和5年车辆运营,工艺设备和首次60万公里级架修维保,工程车辆选型适用于市域D型车。

22号线,即平谷线,工程西起朝阳区东大桥站,终点站平谷站,全长81.2km,其中地下线约53.8km,北京段线路长约51.2km,河北段线路长约30km。22号线是北京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线共设置车站21座,其中河北境内设5座车站。

订单额超50亿

市域D型车来自2023年实施的《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该项目总结既有项目实施经验,结合技术发展实际,构建一个技术平台,研制时速160公里A型车、C型车;时速160公里D型车和时速200公里D型车四种系列产品,搭建市域车辆谱系化产品平台,推进市域轨道装备的产业规模化和行业规范化。

京车装备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由京车装备制造的市域D型车符合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标准,智能市域列车不仅提供单一的车辆,还提供一套支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提供“车地一体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京车装备未来仍要立足北京及周边市场,在深耕京津冀的基础上,持续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优势产业联动发展。

中国城轨行业长期实行企业定点资质,国内有7家企业拥有城市轨道车辆生产资质,可生产地铁、轻轨等轨交产品,包括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简称“中国中车”)6家子公司和京投公司全资子公司京车装备。京车装备是7家公司中,唯一一家非中国中车所属企业。

记者梳理发现,自2024年以来,中国中车共发布3次合同公告,其中涉及城市轨道车辆销售及维保的,包括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间,与杭州地铁、福州地铁等11家公司签订的61.1亿元合同;2024 年3至6月间,与深圳地铁、温州市域铁路等8家公司签订的38.5亿元合同;2024年6至7月间,与申通地铁、长春地铁等11家公司签订75.3 亿元合同。

京车装备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合同金额全部为中国中车下属子公司与多家地铁公司签订合同的总金额,如以单笔订单看,最大金额没有超过50亿元的,“京车装备中标22号线64.63亿元订单是2024年以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订单单笔项目中最大的一笔。”他说。

京投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名为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属北京市国资委。主营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与管理,业务范围还包括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土地与物业开发经营等。

京车装备前身是北京市地下铁道车辆设备修理厂,原隶属于北控交通装备公司。2017年3月,在北京市国资委的支持下,京投公司收购了京车装备。京车装备于2010年12月取得轨道车辆制造牌照,成为除中国中车外,中国第二家可以制造地铁车辆的厂家,当前京车装备占据国内地铁车辆10%左右的市场份额。

采购量缩减

近30年来,中国地铁审批态势呈一张一弛螺旋式进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地铁系统发展提速。2009—2015年,中国在25个城市建设了87条地铁,共计3100公里,地铁建设规划再次进入高潮。

此后,监管袭来。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针对地铁和轻轨两类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对地方财政收入和GDP的要求,提高到了原规定(2003年颁发的“81号文”)的两倍以上。

自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近7年来再没有审批过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首轮建设规划,即中国轨道交通获批名单上,7年来没有新增一个城市。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又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

监管审批的步步加码直接导致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能过剩问题显现。

2021年,全国城轨地铁2021年共计招标43个项目,涉及车辆近5000辆(详见中国经营网2022年5月27日报道《独家 全国地铁2021年招标近5000辆 七大主机厂平分市场》)。2022年需求有所恢复,全年城轨地铁招标7000辆左右。

交通运输部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配属车辆6.67万辆,增加0.41万辆。也就是说,202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增幅再次回落,仅增加了4100辆,这仅仅是中国轨道交通车辆产能的三分之一。

车辆需求下降的趋势还在延续。中国中车人士对记者透露,预计2024年,中国全年新增城轨车辆仅2000辆左右,“达到近十年来的历史最低点。”他说。

中国中车年报也显示出车辆板块因政策趋严遇到的挑战。中国中车2023年年报显示,由于历史原因影响,中国中车轨道交通部分板块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虽已开展多项业务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但依然存在整合融合深度不足、协同效应发挥不足、业务和管理层级过多等问题,给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中国中车年报还显示,中国中车城轨车辆年产能为1.18万辆。也就是说,如算上京车装备产能,保守估计中国城轨车辆年产能在1.2万辆以上,产能与需求间的巨大差异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虽然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受到政策制约,但由于基数巨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仍保持着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以下简称“城轨协会”)3月发布《城市轨道交通2023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城轨共完成建设投资5214.03亿元、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净增长866.65公里。城轨协会预计,未来两年新投运线路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十四五”末城轨交通投运线路总规模将趋近1.3万公里。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内地地区共有5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1.12万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

(编辑:杜丽娟 审核:张荣旺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