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呼双向奔赴 逐梦航空航天

4月9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航开区”)在北京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航开区与国电高科卫星物联网星座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7月19日,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国家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示范物流园区同时揭牌,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暨公陆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10月15日,由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兰旭东教授团队研制的一款25公斤级工业级无人机在航开区实现首次成功试飞,标志着三方合作正式启动。该机型正式定型量产将广泛应用于水利、巡检、消防、物流等多个场景,助力呼和浩特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在呼和浩特设立航天经济开发区。这是全区首个以航天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呼和浩特市抢抓机遇、抢占赛道,通过深化京蒙协作,不断探索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北斗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北斗应用产业园,北斗系统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森林防火、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各类新产品、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孵化基地,北斗应用产业园聚焦固定翼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整机的研制和规模化应用,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柳强介绍。在北斗应用产业园内,天疆防务(内蒙古)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疆防务)的员工正在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无人机反击设备的部件模型。天疆防务是一家以防务技术为核心,专注战备应急现代化建设的军民融合企业。“在研发方面,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大等机构、院校已形成密切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目前正在申请相关科技项目申报与应用场景支持,研制投产后可在国内外军警行业和反恐防范重要目标单位实现广泛应用前景。”天疆防务执行董事王猛告诉记者。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石文昌表示,依托航天科工六院动力优势牵引及呼和浩特市制造业配套支撑,航开区打造商业航天制造基地。目前已与额济纳旗建立协同发展模式,聚焦北京亦庄商业航天头部企业,正在共同组建商业航天产业基金,合作引进商业航天产业项目,致力于打造商业航天“北京亦庄研发—航开区制造—额济纳旗发射”三点一线发展格局。

航开区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科技厅等引进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布局设立航科院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验证(内蒙古)实验室、低空智联立体交通网(内蒙古)实验室,参与自治区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主导制定全区低空经济行业标准。同时,已引进落地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团队、南京华欧无人机研究院、翼联蓝天无人机研究院、天疆防务等一批无人机总装制造项目,引进融通公司建设无人机物流投运调度中心,引进新桑达公司、天疆防务、邦飞科技等开展无人机培训业务,引进红树林飞航科技开发低空文旅、飞行营地产品等。

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航开区引进优质资源成立内蒙古北斗研究院,共同牵引中国卫星导航协会、卫星导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来航开区布局北斗高端研发及应用项目,围绕北斗规模应用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内蒙古地区北斗规模应用推广。

(呼和浩特日报 记者 杨彩霞 实习记者 贾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