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推出全球首创无人机探勘技术 AI助远洋捕鱼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左二)与台湾区渔会理事长谢龙隐(右一)、高雄经发局长廖泰翔(左一)等人,25日为经济部技术处参加亚湾新创大南方会展的「解密科技宝藏」专馆,举办开幕记者会,右二为经济部技术处处邱求慧。图/颜瑞田)

经济部25日在「2023 Meet Greater South亚湾新创大南方」会展,设立「解密科技宝藏」专馆,展出30项创新科技成果,并宣布推出全球首创无人机队鱼况探勘技术,在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进行实证,可同时派遣4架无人机探勘鱼群,「让AI帮忙捕鱼」,除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更可大幅提升远洋渔获量。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致词指出,经济部近年从智慧科技、新创培育、以及链结国际等三大方向着手,跨部会合作,推升亚湾成为台湾重要智慧科技枢纽,总计创造超过435亿元产值。

他说,此次展会中,经济部技术处专馆展推出链结在地、净零科技、以及新创团队等三大主轴的科技研发,在地链结方面,技术处以AIoT科技应用于远洋渔业,协助渔船抢占渔捞先机;净零科技则是结合法人研发力量,在展会带来可协助产业转型的净零科技解方;新创团队由15家法人衍生成立新创,期望透过亚湾新创大南方,与在地新创团队相互交流,促进台湾新创蓬勃发展。

其中,经济部与工研院、金属中心2家机构法人、高雄稳发渔业、隆顺渔业、丰国水产等前三大渔业公司、无人机业者经纬航太等单位,共同研发、推出全球首创无人机队鱼况探勘技术,并于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进行实证,可同时派遣4架无人机探勘鱼群,运用独创的高效能一体化无人机天线技术,达成60公里以上的远距通讯,将可大幅提升远洋渔获量。

林全能表示,从创新到新创的过程,是一条艰辛的道路,不过,我国政府独创成功的模式,不是让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政府链结法人研究机构,再把此一合作体系延伸到企业,让我国98%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政府和研究机构的资源,「放眼全球,没有像台湾这样成功的经验」。

经济部技术处长邱求慧表示,台湾的远洋渔业世界有名,年产值326亿元,远洋渔业渔船数量则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渔业工作却非常辛苦,这次公开亮相的远洋渔业无人机队,是以2021年金属中心发表的可抗七级抗风雨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为基础,加入工研院研发的「远洋渔业AIoT加值系统」,并整合渔船既有设备的鱼汛资讯,结合鱼群热点大数据,未来,就像渔捞长的鹰眼,帮助渔船在海上抢得先机,渔获满载。

金属中心海洋技术研发组长杨光勲表示,传统的大型远洋渔船配备探勘鱼群的直升机,售价约40万美元,而4架无人机一架才大约2万美元,一次4架才8万美元,只有直升机的五分之一价格,可大量节省探勘鱼群的成本,且又安全、有效率。

稳发渔业董事长、高雄区渔会理事长谢龙隐表示,高雄是远洋渔业重镇,全台远洋渔货几乎集中于高雄市,但远洋渔业出航时间,短则半载,长则数年,越来越难招工,加上渔场搜寻仰赖人眼辨识与经验判断,现在渔业经验已经很难传承。

谢龙隐指出,未来透过跟经济部的合作,将能运用人工智慧结合无人机技术,把人工经验转换为数位资产,扩大渔场搜寻范围,有助让外海工作时间减半,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产值增加,创造科技化的远洋渔业生态系,以前广告台词说「电脑会拣土豆」,现在更厉害了,「AI可以帮忙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