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評估核能與再生能源共存可行性
赖总统成立三大委员会,气候变迁委员会为其中之一,外界关注核能议题。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后记者会发布二项共识,首先是每一个能源的选项,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不同的挑战,并且要在发展与永续、变迁与调适之间取得平衡,确实挑战严峻。第二项共识是现阶段政府应对各种能源的选项,充分揭露资讯、充分厘清事实,并建立共同且真实的资讯平台,弭平资讯落差。然而,这二项共识是属于概念性的观点,并非实质的政策方向,而且首次会议中并未对核能发电的存续,做出实质讨论,实令人遗憾。
赖清德总统会中致词表示,有关非核家园不是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引起朝野不同的解读。而总统府再次重申,非核家园政策是在2002年环境基本法制定,当时是由许多跨党派立委共同提出,并要求政府订定计划,逐步达成非核家园目标。
赖总统的话固然没错,但更重要的是「稳定性的供电」与「可控制的电价」是全民、全部产业所共同期盼的能源目标;再加上2023年修正的气候变迁因应法,新增第4条规定:国家温室气体长期减量目标为2050年净零排放,因此气候对策委员会应该要讨论20年前制定的非核家园政策,是否能达成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同时又兼顾供电稳定、控制电价的期盼?
近来引发非核家园政策的检讨,主要是气候对策委员会副召集人童子贤之持续强调「核能与再生能源应该共存」的论点。他提出台湾电力能源结构之黄金比率为「30%再生能源、30%核能、40%火力发电」。非核家园政策的问题是舍去核能之稳定供电、低碳排放与低成本的优势;更进一步,为了扩增再生能源的供电比率,产生了再生能源(特别是光电)过度占用国土、农地面积的新问题。
童子贤提到光电产业耗费土地资源,1.5万公顷面积的太阳能板(近600座大安森林公园),才抵得上一个核三厂,约占2023年用电的5.67%。行政院前院长陈冲也发声,强调全台可耕农地由1990年约45万公顷因废耕等已经减半,如因光电再增加农地流失,未来想扩大农业生产,势将无地可耕。
再者,随着明年5月核三厂二号机除役,台湾就停止使用核能发电;而再生能源尚在发展过程,政府先大力使用天然气来发电,预计2025年占50%,致使发电成本深受天然气价格影响,也为通膨埋下伏笔。同时,当再生能源供电持续增加,规划2050年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要达到六成以上,则面临供电间歇性的挑战,因而引发储能成本上升,也使电价有上涨的压力。
此外,AI相关产业是未来台湾经济成长主要驱动力,也是台湾在国际竞争地位的代表,但该产业相当耗用能源,许多专家也希望政府将此新趋势纳入是否会冲击供电稳定性的分析。
综合以上,我们认同童子贤能源政策的论点:所有能减少碳排的能源都不该放弃,除核能外,像氢能、地热发电、潮汐发电亦应发展。同时,政府不应该以核废料处理的挑战为理由,因而放弃核能发电。而且,明年台湾就没有核能发电,现在正是检讨非核家园政策的关键时刻。
倘若朝野共识发电能源组合应包含核能,那么解决核废料与相关问题,就是执政党的任务。应该进行的工作,包括:修改「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与进行安全评估,让已除役的核电厂恢复供电;并且,针对核燃料棒,盖核二厂室外干贮设施、核三厂室内干贮设施,与拟定最终处置计划;同时,评估重启核四厂的可行性;最后,执行低阶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设施之场址设置等等。其实,只要政策同意核电,以现代科技水平,这些技术问题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