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总计1.38万亿元,其中两家银行分红超过千亿元

截至3月28日晚间,六大国有行2023年财报悉数出炉。2023年,六大国有行资产总计185.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归母净利润总计1.38万亿元,同比增长2.22%。与此同时,近三年六大国有行分红派息总额也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红派息总额均超过千亿元。

六大国有行的业绩与上年相比,究竟表现如何?日前,南都·湾财社记者围绕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红、净息差、不良贷款率等核心指标进行了横向对比与分析。

工行、建行、农行位列营收三甲

中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417.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9%;负债总额38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商业银行净利润2.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拨备覆盖率为205.1%。

国有大型银行具有金融“压舱石”的作用,在银行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2023年年末,六大国有行资产总计185.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营业收入总计3.53万亿元,同比减少4.3%;归母净利润总计1.38万亿元,同比增长2.22%。

“宇宙行”工商银行保持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冠王”地位,以8430.7亿元的营收和3639.9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稳坐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建设银行,其营收为7697.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26.53亿元,位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农业银行,其营收为6948.2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693.56亿元。

另外,中国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28.89亿元和2319.04亿元;邮储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5.07亿元和862.7亿元;交通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5.95亿元和927.28亿元。

在营收增速方面,六大国有行表现不一。中国银行以6.41%的增速位列第一,邮储银行以2.25%的增速排名第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营收均较上年末微涨,增速分别为0.31%和0.03%。而营收总额位列前两名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营收增速却为负,分别为-3.70%和-1.79%。

归母净利润方面,六大国有行均为正增长。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表现突出,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0%、2.44%和2.38%。而此前在2022年归母净利润以11.89%位居六大国有行首位的邮储银行,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跌至1.20%,排名第四。

六大国有行合计分红超4100亿

与业绩同样备受关注的是六大国有行的分红情况。在工商银行披露2023年年报后,“工行分红超千亿”的话题随即冲上热搜。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六大国有行2023年合计分红金额将超过4100亿元。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红派息金额将分别达到1092.03亿元、1000.04亿元、808.11亿元、695.93亿元、278.49亿元、258.81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红派息总额均超过千亿元。公告显示,工商银行拟每10股派发人民币3.064元(含税),向普通股现金派息总额共计人民币1092.03亿元;建设银行拟每10股派发人民币4.0元(含税),向普通股现金派息总额共计人民币1000.04亿元。从分红比例来看,六大国有行均达30%或以上,其中交通银行分红比例最高,为32.67%。

六大国有行中,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红派息总额均不足300亿元,分别为278.49亿元和258.81亿元。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目前已公布2023年财报的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分红派息总额最高,为497.34亿元(含税),高于上述两家国有行。

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2021年至2023年财报数据发现,近三年六大国有行分红派息总额均呈正增长趋势,其中2023年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红派息总额均同比增长1%,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2023年分红派息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3%和4%。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分红派息总额在202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该行2022年分红派息总额为972.54亿元。

近期资本市场高度关注高股息股票。多家券商对2024年银行业投资策略的研判指出,短期来看,银行板块以其高股息特征较获市场资金青睐:上市银行历来分红都没有大起大落,赚股息的确定性较明显,且近年来多家银行股分红率亦有提升趋势,有能力实现分红率进一步提升的银行股值得重点跟踪关注。

六大国有行净息差均有所收窄

利息收入是国有大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23年随着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六大国有行息差水平持续承压。财报显示,2023年六大国有行净息差均有所收窄。

其中,邮储银行净息差为2.01%,在国有行中最高,较2023年年初下降19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在国有行中最低,为1.28%,较2023年年初下降20个基点。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大,三家银行2023年净息差分别为1.70%、1.61%和1.60%,分别同比下降31个基点、31个基点和30个基点。另外,中国银行2023年净息差为1.59%,同比下降16个基点。

利息净收入方面,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均超过6000亿元,分别为6550.13亿元和6172.33亿元。第二梯队的为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5717.5亿元和4665.45亿元;排名靠后的是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家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2818.03亿元和1641.23亿元。

从利息净收入涨幅来看,只有邮储银行和中国银行实现正增长,分别同比增长3.00%和1.58%。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2023年利息净收入则分别同比减少3.10%、3.39%、4.11%和5.30%。

2024年开年以来,有业内专家预测银行净息差或继续收窄。承压的银行该如何破局?“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2023年以来银行净息差明显缩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所下滑。为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和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银行需要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压降负债成本。”此前,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各大国有行的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息差”也成为投资者和分析师提问的关键词之一。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建军在业绩会上表示,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冲LPR下调的影响,该行对此次LPR史上最大调降的影响做过分析,初步测算来看,净息差影响可控。刘建军同时表示,当前利率水平已经下行到历史比较低的位置,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利于支持宏观经济恢复向好,进一步提振信贷需求,缓解信贷市场竞争的压力。

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则表示,该行“主动求变”,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延缓低息差的影响。“在资产端,我行加大对个人贷款和普惠贷款的拓展力度,提高优质资产的占比。这两项占比也将成为我们考核KPI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廖林表示。

四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

在非息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重要构成部分。2023年,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减少,四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同比减少7.70%、4.13%、1.50%和0.29%。

其中,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最多。该行在财报中称,受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因素影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担保及承诺业务费率下降,收入有所减少。

在六大国有行中,邮储银行是唯一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速的银行。2023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2.5亿元,同比增长12.05%。该行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该行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2023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骤降。截至报告期末,该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28.21亿元,同比减少47.85亿元,下降62.91%。该行在年报中解释,主要是受上年净值型产品转型一次性因素,以及理财产品规模下降影响。

其他非利息收入方面,六大国有行中只有邮储银行负增长,该行2023年其他非利息收入为324.52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他非利息收入涨幅最大的前三家国有行是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同比增长83.00%、53.12%和51.29%。

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是左右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以农业银行为例,该行2023年其他非利息收入429.85亿元,较上年增加194.98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增加106.92亿元,主要是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工具收益增加;汇兑损益增加102.66亿元,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相关业务产生汇兑收益。

又如邮储银行,该行2023年汇兑收益为-1.14亿元,同比减少58.71亿元,主要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上年优先股赎回带来的基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银行正积极拓展其他业务。中国银行2023年财报显示,该行其他业务收入中,贵金属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从94.13亿元增长至143.11亿元,多增48.98亿元,同比增长52.03%。

六大国有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三降三升”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3年,各大国有银行牢筑风险屏障,特别是面对房地产行业市场变化时,更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

2023年,六大国有行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截至2023年年末,六大国有行不良贷款率均稳中有降,其中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小于1%,为0.83%,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余5家国有行不良贷款率有0.01到0.05个百分点的降幅,其中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0.01个百分点至1.37%,工商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36%,农业银行下降0.04个百分点至1.33%,交通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至1.33%,中国银行下降0.05个百分点至1.27%。

分行业来看,六大国有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排名均靠前。六家国有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三降三升”,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51%、5.37%和5.42%,分别同比下降1.72、0.77和0.06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分别同比上升2.19、1.28和1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达4.99%,同比接近翻倍。

对此,交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殷久勇在业绩会上表示,过去一年受制于房地产市场整体行情影响,房地产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有所暴露。对此,交通银行按照相关要求,综合评估对公房地产客户的风险状况,已经足额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的贷款质量管控仍将是交行一项重点领域的工作,将持续加强对房地产业务风险的管理,持续跟踪出险房地产企业和项目风险的变化情况,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努力保持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整体质量总体稳定。”殷久勇说。

另外,六大国有行拨备覆盖率均维持较高水平。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2023年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47.57%、303.87%、239.85%、213.97%、195.21%和191.66%。其中,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均有所增长,分别比上年末上升14.53、4.5、2.93和1.27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方面,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较上年末均有所上升,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27%和14.23%。四大国有行资本充足率均有所下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7.95%、17.74%、19.10%和17.14%,分别同比下降0.47、0.22、0.16和0.06个百分点。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彭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