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里程碑 台大團隊開發新技術讓二氧化碳再利用

国科会今举办「薄膜碳捕捉」与「电化学碳转化」技术研究成果发表记者会。记者张博瑞/摄影

台湾每年排放约286百万公吨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则为264百万公吨。为解决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与气候变迁问题,台大团队成功开发出「薄膜碳捕捉」及「电化学碳转化」技术。其中「薄膜碳捕捉」能提升捕碳效益、减少碳排,「电化学碳转化」技术则已打造出试量产机台,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原料。

为达成「2050净零排放」目标,国科会于2023年成立台湾净零科技方案推动小组,其中由台大化工系教授康敦彦领军的「NTU ZERO」研发团队,成功开发「薄膜碳捕捉」和「电化学碳转化」前瞻技术,并于今日举办研究成果发表记者会,有望开创净零碳排的新篇章。

针对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台大团队发展高效能「电化学碳转化」技术,转化过程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原料,不仅解决碳排放的问题,更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目前打造的工业化原型机,二氧化碳处理量每天可达50公斤。而带领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的台大化学系教授陈浩铭,也凭借该研发的基础研究获《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报导。

康敦彦坦言,目前「电化学碳转化」的应用与目标「百万吨」等级的年处理量还有落差,但此次展示的机台就像是示范的概念,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厂商愿意投入、相关能源政策也有鼓励措施,相信规模会越来越大。他也透露,「电化学碳转化」技术有望产业落地,已有多家法人单位和厂商正在洽谈中,其中又以石化业为大宗。

国科会工程处长洪乐文表示,台湾目前的能源供给主要仰赖煤、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火力发电的碳排量约占全国碳排的14%,而产业界每年的碳排则占55%。上述两者碳排都可透过「碳捕捉」技术将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进行再利用、封存,目前的技术不仅耗能,也会间接产生额外的二氧化碳排放,捕捉约1公斤的二氧化碳就会间接产生0.4公斤的碳排。

而台大团队开发的「薄膜碳捕捉」技术则有望将捕碳效益从60%提高至90%,意即捕捉每公斤的二氧化碳只会产生0.1公斤的碳排。康敦彦表示,若将现今国内10%的传统化学捕碳方式替换为「薄膜碳捕捉」,每年可减少约500万吨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

台大「NTU ZERO」团队利用「电化学碳转化」技术,打造打造工业化原型机,二氧化碳处理量可达每天50公斤。记者张博瑞/摄影

台大化工系教授康敦彦(左1)透露,「电化学碳转化」技术有望产业落地,已有多家法人单位和厂商正在洽谈中,其中又以石化业为大宗。记者张博瑞/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