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狙殺伊朗軍官 加薩誤殺志工 以色列攻擊策略引質疑

以色列1日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狙杀数名伊朗高阶军官后,伊朗首都德黑兰挂出标语,誓言「血债血偿」。(欧新社)

以色列1日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成功狙杀数名伊朗高阶军官;当天晚间,以色列军队却离谱错杀非营利组织「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WCK)的加萨走廊沿海公路车队,造成七名外国志工死亡;以军在大马士革空袭证明有能力情搜敌军动向、实现精准打击,显见以色列并非军事能力不足,而是攻击策略、交战规则导致多次误杀平民的悲剧。

纽约时报报导,以色列官员事后又给出常用理由搪塞:战场复杂、战斗人员与平民混杂、夜间能见度低、目标持续移动以致指挥官决策时间紧迫。WCK共同创办人、西班牙裔名厨安德烈斯(José Andrés)表示,军方会知道志工位置是因为双方有保持联系,所以这不是「运气不好」,更不是「哎呀,我们丢炸弹扔错人了」。

军事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悲剧是以色列决定消灭哈玛斯后,一贯采取「先兵后礼」的交战方式所导致的可预见结果:以军12月在加萨误杀三名人质引起公愤;今年1月又向加萨最大电信公司「Paltel」车队开火,造成两名维修人员死亡。

以色列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Israel)教授、IDF专家利维(Yagil Levy)便说,以军问题不是准确性或疏忽,而是他们想要尽可能歼灭哈玛斯。援助车队经常由哈玛斯关联分子引导进入加萨,以防止物资被破坏或被盗,对以军来说某些乘客可能构成合法战斗目标,击杀目标凌驾于尊重平民豁免权。

美国陆军战争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教授纳格尔(John Nagl)认为以军应收紧交战规则,也就是士兵开火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战事延长,平民中混杂的哈玛斯分子数量已有所下降。

前以色列驻美国大使、曾任以色列国防军(IDF)发言人的奥伦(Michael B. Oren)表示将进行调查,找出为何出此错误并吸取教训、预防再犯。但奥伦驳斥这起悲剧不该与大马士革空袭相比较,「在加萨外头如叙利亚,以色列面临的复杂性小得多,目标更容易识别和消除、更不易犯人为错误」。

以色列1日空袭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伊朗大使馆,狙杀数名伊朗高阶军官后,伊朗首都德黑兰挂出标语,誓言「血债血偿」。(欧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