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创新!花莲消防「管路共构装置」取得专利 获凤凰杯肯定
花莲县消防局高级救护技术员吴冠廷(左)与救护义消谢欣伶(右),5年前合作设计「复合式功能管路共构装置」,有效固定患者到院前后置放气管内管与鼻胃管,今年获得第一届凤凰杯「消防实务设计奖产品组」优秀奖肯定。(花莲县消防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消防局高级救护技术员吴冠廷(左)与救护义消谢欣伶(右),5年前合作设计「复合式功能管路共构装置」,有效固定患者到院前后置放气管内管与鼻胃管。(谢欣伶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消防局高级救护技术员吴冠廷与救护义消谢欣伶,为使患者到院前后置放气管内管与鼻胃管能有效固定,5年前合作设计「复合式功能管路共构装置」,经多次测试及尝试生产,不仅成功取得专利,今年也获得第一届凤凰杯「消防实务设计奖产品组」优秀奖肯定,未来期待能量产帮助更多患者与救护人员。
花莲县消防局高级救护技术员吴冠廷(左)与救护义消谢欣伶(右),5年前合作设计「复合式功能管路共构装置」,有效固定患者到院前后置放气管内管与鼻胃管。(谢欣伶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消防局表示,救护人员如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案件时会在现场执行急救处置,除常见的心肺复苏术,EMT-P高级救护员则会置放气管内管并外接袋瓣罩苏醒球给予病患人工呼吸,到院后患者除有提供氧气的气管内管,也会随着病程进展置放避免咬管的口咬器或置放鼻胃管、口胃管等,以利灌食、灌药或引流使用。
从事消防救护工作长达11年的吴冠廷表示,目前临床上固定气管内管可使用管路固定夹、口咬器合并使用宜拉胶布或弹性棉绳等,但上列方式不仅容易导致搬运过程管路滑脱、操作不便、皮肤压伤等问题,也会因着救护环境不干净、空间不佳影响固定管线的操作。
吴冠廷与身为护理师的义消伙伴谢欣伶为解决整合固定管路的问题,2019年合作从到院前紧急救护角度出发,并结合护理思维研发设计「复合式功能管路共构装置」,并在2020年取得成功专利。
谢欣伶表示,自己2019年开始从事护理师,隔年加入义消团队,出勤执行救护案件时发现插管后是否固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过因固定较为费时,但抢救患者生命就是与时间赛跑,于是发想设计能在到院前固定气管内管的工具。
或许是因为护理师的专业背景,让谢欣伶认为患者到院后的后续治疗管线也有固定需求,最后决定设计一款可整合到院前后管路的工具,让患者舒适,也方便照顾者照护。
吴冠廷坦言,设计过程从无到有一路走来不容易,在构想时不仅遇到很多困难,也不知如何生产,期间问了很多人才让设计逐渐成形,但过程中也尝试很多次实作,最后经过多次测试跟不断地修正与讨论才研发成功并取得专利。
吴冠廷希望透过凤凰杯发表设计后能先提供花莲消防局的救护员使用,若确实符合急救需求,未来希望可以量产,帮助大家出勤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