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媽媽要我借15萬給弟弟,想拒絕又怕被說無情,心好亂!
人在做任何决定时,一定是有选择的,所以想拒绝,也有选择。 图/freepik
面对家人借钱,有情感的连结,却抱有自己的想法,相当纠结,是不少家庭的情节。面对妈妈这样帮弟弟提出借钱的要求,乐聆心理治疗所负责人钟玉琪分析,牵涉到三种关系的不明状态。
爱爸妈 不代表需求都要满足
她指出,首先是自我,怎么看待自己?当自我认同不明确的时候,对于自身不想要的、与期待很模糊,就会容易受到情绪勒索,别人说什么就会被拉走。
再来就是,跟妈妈之间。如果从小觉得弟弟比较受瞩目,现在好不容易妈妈注意到我了,偏偏面对的却是妈妈提出的借钱需求,所以情绪是很矛盾的,很多人会把这块搞混,但是钟玉琪强调,要厘清我们爱爸妈,不代表爸妈对我提的需求都要满足。
加上借钱也涉及爸妈与弟弟的界线,有些孩子是在外面乱处理财务,认为反正爸妈会帮忙处理。妈妈与弟弟关系上的财务界线似乎也是模糊的,所以连带地看另外一个孩子也觉得「你是姊姊」,所以你也要一起分担困难。
第三就是弟弟,在这个事件中是沉默的,不知道双方关系如何。
如果单看与妈妈的互动,妈妈说「兄弟姊妹是互相」,或许原生家庭中,妈妈就习惯这样的模式,好像为了家庭成员牺牲,是必然的。到了面对下一代,认为这样借钱给手足很自然,是妈妈很习惯的价值系统。
拒绝有原则 要设立底线
钟玉琪分析,这类事件的当事人通常是个心软的人,性格上不擅于拒绝别人,需要有人直接给她明确拒绝的理由,不然会感到说不很难。其实找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们就可以知道如何应对。
她也表示,很多人因为被爸妈忽略,对讨好父母,抱有天真的期待,想说每次付出他们是不是会更在意我?后来感到不对劲才想着如何是好。钟玉琪表示,也可能拒绝后,有些家人还不放弃要求,她强调,所以假使一开始要拒绝,就拒绝到底,如果前两次推托说不要、第三次说要,对方可能会觉得只要凹久一点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一旦拒绝,就要设立底线,不能再让步。
本来就不可能讨好所有人
人在做任何决定时,一定是有选择的,所以想拒绝,也有选择。面对妈妈重男轻女,这样的子女常有惯性讨好别人的倾向,钟玉琪强调,要知道,我们本来就不可能讨好所有人,势必要接受所有人的失望,即使对方是爸妈,所以要学习理解这件事。同时接受,这就是妈妈的既定模式。
再来她建议,拒绝时要温和坚定且简短说明,回应妈妈的情绪,但是不要讨好,说明理由后不须多作解释,因为是告知,并不是在询问意愿,至于妈妈能不能接受,已经不是当事人需要在意的。可表达的句型例如,「我知道你们可能会失望,可是妈妈我很重视你和弟弟,或许有没有借钱之外的方法,我们一起想想看」。就算愿意出借,自己也要思考借出的金额底线,在这个金额内是无痛、无负担的。
〈本文仅为专家意见,非本平台立场〉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