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的测绘与智驾

10月16日深夜到10月17日下午,因“国家安全部通报境外企业以汽车智驾为由非法测绘”一事,特斯拉、极氪、四维图新、Mobileye、阿里云、滴滴接连回应。地理信息测绘、智能驾驶、高精地图和数据安全等抽象概念,被置于聚光灯下。

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预测,2025—2035年智能驾驶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将从12.9%增长到24.8%,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市场规模从420亿美元增长至770亿美元。智能驾驶可能涉及哪些安全风险?重地图轻感知还是重感知轻地图,这两种实现智能驾驶的方式有何优劣?带着这些疑问,北京商报记者从专业人士处得到了答案。

时空数据的采集者与使用者

“某境外企业A公司通过与我国具有测绘资质的B公司合作,以开展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在我国内非法开展地理信息测绘活动”,国家安全部在通报中梳理了境外A公司与国内B公司的关系,以及非法获取测绘数据的方式。通告一出,多家企业否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

测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文忠的答案分三部分:是什么?在哪儿?向何处?分别对应的是摸清功能属性、确定空间位置、监测预测变化。“测绘是时空数据生产与提供行为和活动的总称”,他总结称。

具体到智能驾驶和测绘的关系,武文忠认为智能驾驶是时空数据的采集者,是时空数据与技术的使用者。

以某品牌汽车为例,装有1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惯性测量单元(IMU)组合模块、8个外置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毫米波雷达等。“以上传感器可采集车的空间位置、采集汽车行驶过程中周边设施的影像信息、采集车辆运行过程中碰到目标的属性信息”,武文忠详细解释道。

数据和技术的使用者可以这样理解,“实现智能驾驶需要地图支持、需要实时的亚米级卫星导航定位、需要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路径规划。”他总结道。

数据获取只是安全风险之一

国家安全部通报明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测绘地理信息的原始数据由于可能涉及军事重地、要害部门等高精度测量信息,存在被境外用于标记我关键核心部位的风险隐患”。

武文忠在谈及安全风险时,总结了三点:海量数据获取、实时监测跟踪特定目标、被劫持操控。

具体到实时监测跟踪特定目标,他说,“通过实时监测、跟踪一些重要活动、行动和目标,分析掌握其运动规律。这些信息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危及国家安全”。至于被劫持操控,“智能驾驶汽车操作系统及通信链路可被黑客入侵或远程操控造成车辆偏离车道、非法聚集或攻击特定目标”。

在和北京商报记者交流时,奇安信安全专家姚磊认为,数据全生命周期包括采集、存储、处理、传输、交换、销毁等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安全风险,“本次数据跨境泄密事件非常隐蔽,其核心原因是两个环节容易存在安全监管‘盲区’”。

在数据采集环节,姚磊向北京商报记者强调了监管难度。即通报中提到的,“A公司购入多辆汽车并加装高精度雷达、GPS及光学镜头等设备,企图提高测绘效率,降低被主管部门发现的风险。此外,A公司测绘设备采集的数据格式特殊,常见软件无法读取分析,给行业主管部门有效监管带来一定阻碍”。

在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流转等环节,B公司开展测绘活动时忽视了测绘行业相关规定要求,任由境外企业把控数据流向,导致原始测绘数据失控外传。“核心原因,是安全公司的缺位,没有监督和提前发现风险的角色,其数据安全隐患如同一个‘安全黑洞’,甲方极难察觉,一旦爆发,就可能是一场损失巨大的事故”,他补充道。

要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姚磊建议:首先要重视数据采集环节,尤其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车联网时代,重视各种新型的联网设备,在不经意间采集了关乎国家安全的重要数据;其次要重视数据的流通环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流转数据尤其是数据跨境传输的安全管理,谨防重要数据被境外组织或个人窃取。

靠感知还是靠地图

一直以来安全问题的解决都是滞后的,且解决方案伴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智能驾驶技术诞生以来,便被视为未来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智能驾驶的最优方式也随着技术、硬件的发展不断被讨论,目前集中在两条路径:重感知轻地图、重地图轻感知。

简单点说,所谓感知即视觉传感方案,一般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采集道路及周围环境的视觉信息,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识别,以实现自动驾驶的感知功能。地图一般指高精地图,即指比传统GPS导航地图更精细、更详细的地图,通常包含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精确信息。

中海庭战略融资经理吉之莹详细向北京商报记者解读了两种方式的优劣。

“视觉传感方案中的传感器会受到一些如探测距离、分辨率、动态范围等性能约束,天气、光照、拥堵、遮挡及信号丢失等场景约束,难以保证实时环境感知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影响驾驶安全,”吉之莹进一步说,“视觉传感方案在采集过程中,可能会捕捉到人脸、车牌、轨迹、涉密地理信息数据等敏感信息,如果信息被不当收集、存储或传输,可能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对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高精地图通过提供精确的道路信息和环境数据,作为车载传感器的冗余信息,帮助自动驾驶车辆实现高精度定位、路径规划、环境感知和决策等功能。

在吉之莹看来,高精地图主要作用包括,实现车辆的高精度定位,配合车载感知系统,将感知信息与高精地图进行比对和匹配,从而实现避让、超车等,实现自动安全行驶,高精地图与车载感知系统相互补充,目前的车载感知系统对道路及环境的探测距离有限,而高精地图可以提供超视距的精确感知能力,特别是在一些雾霾、雨雪、沙尘等特殊天气及环境中,弥补车载感知系统局限性。

“但高精地图存在鲜度低的问题,国内道路情况多变,修路等情况频发,无法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高精地图制作过程中,数据采集、运输、处理、验证、发布等流程,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并采取加密措施,保障数据安全性”,吉之莹补充。

站在数据安全角度,她认为,“两种方式都有利弊,无法简单判断更优,在实际应用中会相互结合,以实现更安全的环境感知与决策规划”。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