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獸蹂躪後的重生:回望歐洲地獄之行,一場20世紀的歷史思辨之旅
德国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此档案照片为当时一名波兰小男孩回家,蹲在废墟之中。 图/美联社
▌本文为《地狱之行:二十世纪欧洲百年史(卷一)1914-1949》(八旗文化,2023)推荐
作为2020年代的中文读者,要思考二十世纪两场大战的欧洲史,我们拥有比过去更丰富的资源,但就某方面而言,却同时也比过去遭遇更多意料之外的障碍。
这些障碍有一部分来自道德上的疲乏感。两次大战的苦难是如此巨大、对战后世界的形塑是如此深远,以致于任何历史书写都不可能不带有反省过去的道德意图。而随着相关议题出版与媒体资源的积累,再加上中文读者与欧洲生命经验的距离,对两次大战之黑历史的熟习,亦容易固化定型为某种概括式的反省,以及过度理念化的道德评断。与此相伴的阅读体验往往就是,相关书写中频繁出现的「浩劫」、「深渊」、「地狱」……等描绘灾难的形容词发生通膨贬值,让人对其所承载的重量逐渐冷感,而针对「法西斯」、「种族清洗」、「灭绝营」、「赤色恐怖」等关键字的警惕,仿佛也褪色成了老生常谈的说教。
思考两次大战之欧洲史的障碍,更多则来自当前危机重重的时局。从2010年代右翼民粹席卷欧美、资本与民主建制的正当性遭受挑战、到中国迈向极权扩张、乃至2022年俄罗斯侵乌战争对欧洲的震撼……重大变局接踵而至,浓厚的既视感每每令人无法不联想到1914年与1939年大战爆发前夕的历史发展。不少议论因此常诉诸历史的类比,例如将2010年代的右翼民粹潮与1930年代的法西斯运动互文,将新疆集中营与纳粹灭绝营做对照,又或是在军援乌克兰的争论中,和平派与军援派会分别诉诸一战与二战的教训而各执一端……等。
要绕过上述观史的障碍,大约可有两个方向:其一是尽量聚焦于史实细节,并克制与时事做互文联想,换言之,读者本身也该具备一定程度之严谨治史的意识,以便让两次大战的欧洲史自己说话。其二则是尝试鸟瞰这段历史过程,去厘清两次大战前后欧洲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大众心理所交织出来的大局脉动。据此,我们不必过于排斥历史与时事的类比,因为互文对照的是脉络而非抽离脉络的个别事件、或是个别行动者的作为。
图为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里波利之战中,一名英国步兵团士兵正在戏弄另一名土耳其的狙击手,其他士兵则在战壕里休息。 图/美联社
2023年3月在乌克兰的巴赫穆特战役中,在俄军接连的砲击之下,在战壕里的两名乌克兰士兵。 图/美联社
英国史家克萧这部面向大众的作品,正好能让2020年代的中文读者兼顾这两个方向。《地狱之行》是克萧为「企鹅出版社.欧洲史系列」所撰写之二十世纪欧洲史二部曲的上册,本作除了内容翔实之外,组织逻辑更是清晰连贯:作者从笼罩全欧的民族冲突(多元族群分布导致的领土冲突)、工业资本主义症候群(都市化效应、工与农的对立)、阶级仇恨(资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乃至于统治正当性危机(政党政治失能、社会裂解、民粹反政府)等角度切入,既对照了欧洲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又一气呵成地从东西落差的互动中描绘出一个牵动整个欧洲、将之从表面上的黄金时代推入自我毁灭之深渊的大势所趋。 就像作者在书中曾引用的一句话:
作者本身亦相当擅长填补真空,在历史每一个发展段落的句号上,为读者勾画出那细微难辨的逗号胚胎,再接着又铺展蔓延到下一个句号,终而贯串成一股历史呼吸的暗流脉动,将众人众族群相继卷入无底的漩涡里。
因而克萧笔锋之下所勾勒出来的大脉动,并非抽象笼统的历史玄学,而是由再具体不过的政治折冲、经济落差、社会矛盾、大众心理……等细节所汇流而成。
在克萧的笔下,欧洲自我毁灭的端倪已潜藏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潜藏在乐观进步的表面下,资产家与工人的阶级冲突中、工与农之间的城乡冲突日益激烈气氛里。同时,面对迅速崛起的工人大众,各国政治菁英透过时兴的大众媒体,借助民族主义的宣传加以收编,使得欧洲进入动员情感冲动的民族狂热时代。民族狂热的火苗在多元族裔混杂交错的欧洲大陆上,便迅速闷烧。此状况又以东南欧最为严重:族裔分布复杂,农民生活贫苦,再加上高压残暴的土地贵族政治文化,使得族裔冲突格外血腥,最后又往往转嫁到犹太人身上。阶级与民族的冲突与狂热,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生学、种族清洗、反犹主义等一系列极端思想,并在欧洲各处蔓延。
图为1936年6月的巴黎郊外,一名工人向同事们通报罢工成功的消息。 图/美联社
各国台面上的政治菁英在帝国争夺领土的地缘冲突中动员民气、仇恨对手,但却无法控制大众的民族狂热,终而骑虎难下,在无节制的军备竞赛中,宛如梦游般地「滑入油锅」,走进一次大战的泥淖里。
一战中各国对敌人刻板化的仇恨宣传、战场上毫无怜悯的机械式屠杀、战后多元族裔帝国的崩溃与民族自决运动的兴盛,留下了一个筋疲力竭但更加分裂冲突的欧洲。无意义的杀戮也在战后造成人们对保守派统治菁英的怀疑与虚无主义,引发国家正当性危机,而社会经济的动荡又让底层人群转而期待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革命,但后者血腥的阶级清洗却也同时导致中产群众深层的恐惧。
欧洲各地蔓延的虚无与恐惧随即成了再次诉诸民族狂热、反社会主义、反国家建制、并且崇尚战争暴力之极右民粹运动的温床。除英国与西、北欧少数民主根基相对稳固的国家之外,传统右派菁英软弱无力、甚至与极右民粹汇流,终在1920年代末以及整个30年代,让法西斯运动与保守专制独裁成为遍布欧洲各地的基调。一次大战的终结,反而更加激化了原本民族、阶级等种种冲突因素,让欧洲进入自由民主、法西斯/纳粹、共产主义的极端意识形态对立。终而又因民主阵营国家对纳粹德国的一连串误判,让欧洲踏着善意绥靖的脚步,掉入一场更巨大的自我毁灭。这一切直到数千万的伤亡与族裔大清洗,粗暴地摧毁了战前的冲突与龃龉,让欧洲在1945年继续迈出沉重脚步,带着永难平复的创伤重新开始一切。
要阅读这些错综蔓延的历史轴线,其实并不容易。然而,本书作者简洁清晰的笔调,却能引领读者大众穿过层层叠叠的因果,清楚地见到欧洲人在二十世纪前叶狂热地召唤出来的、那碾碎一切国家的深渊巨兽,以及在巨兽蹂躏过的终焉废土上,又一次冒出的历史句号上的胚胎。
图为美联社的档案照,该照片并未注明日期,仅知道是一艘战舰在二战期间砲击目标物。 图/美联社
《《地狱之行:二十世纪欧洲百年史(卷一)1914-1949》》
作者:伊恩.克萧
译者:林华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02
内容简介:二十世纪初,欧洲大陆一片欣欣向荣、歌舞升平,欧洲人称呼这是「黄金时代」,欧洲雄踞世界文明之颠,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相提并论。但突然间,享受着这一切的欧洲人被拖进两场大战,历经极深的苦难、哀痛和惊惧,四处满是复仇、内战与种族清洗。对此,历史学家齐斯.洛韦称呼欧洲成为一片「野蛮大陆」,提摩希.史奈德也称呼战况最惨烈的东欧是一块「血色大地」,本书作者克萧则认为欧洲人似乎「铁了心要自我毁灭」,一步步走向通往地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