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国军中央航校飞行员平均阵亡时间6个月,他们曾经来过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是国民政府中央航空学校校训,全世界没有第二所航空学校,有这样悲壮的标语。

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悲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种莫名的心痛与心悸,面对武装到牙齿,存在巨大代差装备的日军,国军空军唯有人定胜天。

中央航校,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培养出了上千名飞行员。

这些飞行员从航校毕业到战死,基本上都不会超过六个月,他们的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

正因为如此,当时国军空军部队要求空军飞行员必须要年满28岁才能结婚,防止在殉国之后,给另一半带来痛苦和伤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爱情之于空军飞行员是绝望的而做空军飞行员的女朋友或妻子,同样是一种勇敢的选择。

当时国军飞行员的女朋友、妻子在他们战死后,不少人自杀殉情或孤独终老,一生爱一次足矣的比比皆是。

以身为棋,胜天半子。

民国初期,当其他军阀还致力于人海战术,刀枪剑戟的时候,蒋介石开始大力组建空军。

国军空军的出现宛如天外飞仙,在数次围剿,或与各路军阀的争斗,尤其是中央大战中,完全是降维打击,大出风头。

这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对决。

真正让蒋介石系统性地发展空军是有感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

飞机可以购买,有钞票就行,但飞行员不行。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军校航空队,用以培训飞行员,这是中国空军的摇篮。

两年后,出于规模壮大和日军对南京地威胁,蒋介石择址杭州笕桥(现浙江理工大学),将南京中央航校搬迁过去,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

彼时的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而来,国内在航空领域一穷二白,国民政府选择高薪聘请外援——美国技术人员、退役飞行员为顾问和教师。

就像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被俘的日军空军为基石,建立了新中国的空军,这也是为何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的人会是一个日本人——林弥一郎的原因。

中日正常邦交后,林弥一郎后来选择返回日本,晚年之际访问中国,已经是中国空军司令的王海上将在看见这位老人时,仍恭恭敬敬起身敬礼,称呼:sensei(老师)。

国民政府组建的空军学校软件,硬件全部来自于美国,全套美制的费力提、道格拉斯、可塞等型号飞机。

因为飞行员需要掌握飞行学、航行学、飞机构造学、发动机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及英语。

民国第一代飞行员

因此对学员的素质和要求非常高,必须是高中以上学历,年龄在18-24岁,体格强健。

光是第一条高中以上学历就把那个年代99%的人排除在外。

因而,进入中央航空学校的学生非富即贵,那个年代穷人是读不起书的,现在也是。

这些学生物质无忧,却心怀天下。他们为了理想,逆水行舟敢为天下先;为了信仰,以身为棋胜天半子。

他们被称为真正的贵族一代。

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担当社会与国家的责任,职责高于一切,向死而生此为贵族精神。

航校设立之初,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副校长兼代校长为毛邦初,后由葛敬恩继任。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央航校培养了500多名飞行员和航空机械等方面的空军人才。

1931年春,抗战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

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迁往台湾。风萧萧兮易水寒……

笕桥是位于杭州东郊,为一座古镇。

笕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上千年,近代作为中国空军的诞生地,这里有载入史册的笕桥空战,有铁骨铮铮的血染碧空。

每次提起笕桥总会是“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述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双方空军军力对比。

日军拥有数十个航空队,陆基飞机约640架,舰载机约200架。中国空军当时有飞机350架,大部分为教练机,真正能用于作战的不到一半。

所以日军在淞沪上空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根本没有把中国空军放在眼中,没想过成立不久的中国空军会主动出击。

初生牛犊不怕虎。

淞沪会战第二天的凌晨3时30分开始,中国空军飞机趁夜色分别从扬州、杭州笕桥、安徽广德机场起飞。

主力是霍克Ⅲ式驱逐机,各载500磅炸弹一枚。

中国空军越过江阴要塞,沿着长江向东搜索,轮番轰炸了上海日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以及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等。

中国空军数量有限,因此战果不大,但对日军而言,这次轰炸是伤害不大,侮辱性极高。

日军落了面子,当然要报复,笕桥航校成为日军打击的首选对象。

当天(8月14日)下午15点,狂妄的日军由台北基地的鹿屋航空队新田少佐率9架战机,越过台湾海峡偷袭杭州笕桥机场。

当时受台风影响,杭州笕桥上空乌云密布,能见度很低。加上由笕桥出发执行轰炸任务的中国空军留在上海支援淞沪战场,并未返航。

因此新田少佐等人一路顺畅,未遭到任何拦截,如入无人之地,这使新田少佐愈发猖狂。

到达目标位置后,彼时帮助日机打掩护的奇差无比的能见度,反过来制约日机的作战意图。

为了完成任务,在杭州上空,新田少佐狂傲地解散队形,下令各自搜索轰炸目标。

这给了国军空军分割击破的契机。

实际上,此时笕桥机场还有一支中国航空兵,他们是刚刚奉命从南京转场过来的中国空军第四大队。

这是一支奇兵,但也是一支疲惫之师。由于刚刚到达,燃油几近耗尽,在未得到补充的情况之下,大队长高志航果断下令第四大队三个中队的27架战机立即起飞,升空迎敌。

第四大队紧急升空至4000米高空,完成编队的同时占据有利位置后,穿云下降,以上攻下。

队长高志航在中队长谭文的协助下,很快发现并击中了一架96式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

日机拖着火球,坠落在海宁钱塘江畔,这是中国空军对日空战中击落的第一架飞机。

新田少佐下令解散队形那一刻,意味着日军飞机彼此间拉开了距离,失去了火力交叉掩护,此时再想编队已经迟了。

第四大队群殴对单挑,30分钟内,击落日机3架,重伤日机3架。这3架重伤的飞机不得不立刻掉头,脱离战场,最终虽然勉强飞回台湾,但在降落松山机场时要么触地损毁,要么不能修复了。

战后,中国军民在半山附近及钱塘江口找到日军飞机的残骸并,成功俘获一名跳伞的日军飞行员;

而中国空军在空战中无一伤亡。。

“八·一四”空战创造了中国空战史上光辉的战绩,这一天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那看似满不在乎转过身的是风干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尽管中国空军向死而生,表现出色,但战争打的是综合势力,拼的是资源。

当时全中国只有不到300架飞机可参战,自身没有研制和制造飞机的能力,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进口,打一架少一架。

中国空军飞机装备的武器弹药,基本上也都是从美国进口。

那时二战并未全面爆发,美国及其盟友当时为了引诱和达成让日本进攻苏联的目的,在中日战争中拉偏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限制中国空军的发展和采购。

相反,日军所需的大量战略资源如石油、煤炭、钢铁、棉花这些战争资源,美国则是无限量敞开提供。

在此背景下,缺乏造血能力的中国空军再怎么强悍和英勇,也没法跟航空工业完善的日军抗衡。

日本国内具备独立研制及制造高性能作战飞机的能力和工业基础。

1939年,随着日本三菱重工开发的零式战斗机下线,一时之间霸凌天空,美军都难以撼动。

中国老旧的的霍克Ⅲ战机完全落了下风。

中国空军被击落或击伤一架就少一架,而日本空军则可以源源不断造血。

到1940年底时,中国空军拼得仅剩下各式飞机65架,而日本空军在中国战场上继续保持着近千架的绝对优势。

这种情况之下,国军飞行员视飞机如生命,不,远超过他们自己的生命。

淞沪会战后日军全面侵华,在东北驻扎了80万关东军。

山青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久欧洲战场爆发激战,德日密谋两面夹击苏联。

这种情况下,苏联出于借助中国牵制关东军的目的,主动向国民政府提供苏联战机。

国民政府派遣高志航前往接收,然而壮士一去不复返。当高志航驾驶飞机从兰州起飞,到达河南周口机场补充燃料时,机场遭到敌机偷袭。

看着一架架飞机在跑道上被击毁、炸毁,高志航心如刀割,不顾安危冒着弹雨准备强行起飞迎战。

然而当他冲进驾驶室,飞机却迟迟无法发动,地勤人员要求他立刻转移,暂避日机炮火。

可高志航求战心切,继续尝试,连续打火终于发动成功时,飞机还在跑道上滑行,日机的炸弹落下,正中高志航座机。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高志航壮烈牺牲,年仅30岁。

这样的悲壮在那时的神州大地几乎每日都在上演。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川渝两地成为日军空军重点照顾对象。

1941年3月14日,日军再次对成都发动空袭。发现日军飞机后,国军空军立即疏散成都机场的老旧飞机以及轰炸机。

中国空军第三、第五大队飞行员紧急跑向跑道,登机启动刚从苏联接收回来不久的31架伊153型新式飞机升空作战。

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所在东面区域此刻已经被日军飞机控制,狂轰滥炸。

这种制空权完全被对手掌控的局面下,起降无疑是明显的靶子,九死一生。

林恒怒火中烧,更不忍心飞机毁掉,冒死登机,结果飞机刚拉起来不久就被当头的日军飞机击中,头部中弹,坠机于双流南门一带,时年25岁。

这场空战持续了半个小时,中国空军31架对战12架日军零式战机,因伊153型性能远远落后于零式飞机。

最终,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大队长、特意从国外回来从军的黄新瑞、副大队长岑泽鎏、中队长周灵虚以及江东胜、林恒、任贤、袁芳柄、陈鹏扬8人牺牲,飞机被击毁13架,受伤8架。

这一刻的中华大地悲风秋雨,国人断魂。

现实残酷,在旷日持久的空战中,中国空军死伤殆尽,没有所谓的力挽狂澜,只有无尽悲歌!没有所谓的绝处逢生,只有青山忠骨。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击落日军军机1400多架,中国空军也损失了上千名飞行员,这些年轻的空军战士血洒长空。

在南京紫金山麓有一个国际抗日航空纪念公园。高志航与很多笕桥航校战友的衣冠冢矗立在此。

告诉世人他们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