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建设提速 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10月25日9时58分,辽宁省台安县200兆瓦集中式风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随着最后一台风电机组启动自动并网程序。
据悉,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向电网输送6.4亿千瓦时清洁电力,每年可节约标煤19.25万吨、预计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2.35万吨、氮氧化物113万吨、二氧化硫101.1吨、烟尘20.3吨,对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从荒芜的沙漠戈壁到浩瀚的蔚蓝大海,从高耸的世界屋脊到辽阔的广袤平原,可再生能源彰显出蓬勃生机,这也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1亿千瓦,同比增长21%,占电力新增装机的86%。其中,水电新增797万千瓦,风电新增391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6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37万千瓦。
在政策的加力支持下,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
受访专家表示,《意见》围绕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对于在各个领域和行业加速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注意到,《意见》对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应用提出具体要求。
以交通领域为例,《意见》提出,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动。建设可再生能源交通廊道。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休息区、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机场和港口推进光储充放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
光储充一体化政策利好,势头强劲。业界人士认为,在未来3至8年时间里,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一轮大发展。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或将带来一个新的万亿市场投资机遇。
眼下,我国光储充一体化建设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探索多元应用场景,使得绿色新动能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国庆期间,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呈现出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态势。在广东广州从化,据统计,国庆假期全区共接待游客123.17万人次。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充电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近期,位于从化鳌头镇龙潭村田园综合体的超级快充综合能源站送电成功,标志着广东省首个乡村超级快充综合能源站正式投入运营。
据该站负责人介绍,这座超级快充综合能源站所配备的光伏车棚,预计能够生产5.4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105.49万元,同时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08吨,节约标煤19.9吨。
《意见》还围绕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可靠替代能力、重点领域替代应用、替代创新试点等三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
近年来,众多城市在能源供给侧持续发力,风电光伏大基地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通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381台风机送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在甘肃,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的金塔多能互补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并网发电,届时将带来可观的发电量、节约大量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意见》还强调,在新兴领域,将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这一策略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与基础设施保障。一方面,二者的统筹发展能激发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与新基建技术协同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实习生孙晨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