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惊悚狗皮膏 书腰在陆吹妖风
电影《消失的爱人》原着小说,腰封上的文字让人尴尬癌爆发。(取自微信上的中国)
大陆书市竞争,但惯常用塑胶膜包着、维持品相的状况下,写着广告词文案的「腰封」(书腰),就成了消费者在茫茫书海里相中新书的重要依据。陆媒也直指,做得好的腰封,像是艺术创作的宝地,但若在一心逐利的出版商手里,却成了「颜色鲜亮、口号惊悚」的狗皮膏药,腰封马上吹「妖风」。
腰封源自出版行业竞争激烈的日本、在香港和台湾发展,却在大陆变得泛滥。《新周刊》引述日本出版人井狩春男在《这书要卖100万本》里还特别教人「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
名家力荐? 恐是假的
这位超级畅销书推手认为,腰封本该是增添书籍质感的重要元素:设计要凝练、主旨要展示,符合审美理念和核心价值,理应是锦上添花的优质设计。在浮躁的大陆书市,造成的结果,非但画龙点睛不成,反而变成俗烂的画蛇添足。
「不可不读的爱情经典」、「让男人胆颤心惊、让女人如获至宝」;形容热销说是「全球每三秒卖出一本、平均三个通宵读完」;借名人托高,竟然还有人写出「乔布斯(贾伯斯)托梦说好」,「剥开曾国藩的光屁股升官法」,原本以为网路时代,内容农场的标题就够语不惊人死不休,但看看这些腰封,简直望尘莫及。热辣、夺目、浮夸,令消费者在一大桌新书区里瞪久了,严重备感审美疲劳。
陆媒分析,中式腰封的「话术」常形似广告,有的是不知真假的「名家」力荐、毫不搭嘎的夸张嫁接,大陆评论家周立民认为,腰封上大都是「不负责任的乱推荐」,「尤其是对新出的当代文学作品的推荐,几乎可称作胡言乱语」。最麻烦的是,这些名家「列队」,有时印得满满腰封,甚至快占半个书封面的大小。但当事人是否真的知道自己平白「倾情推荐」了那么多作品?可能未必。
当书商厚颜、当事人不知、消费者误会,陆媒形容,这形同挑书者「被名人价值和营销话术绑架」;书商为了销量,把重心转向「如何快速打动受众」,而非打磨书的内容本身,作者为了生存,也只能任由书商折腾。
法国瑟伊出版社编辑安妮‧弗朗索瓦曾形容,腰封「就横在那儿,不合时宜却一意孤行。」买书前它强势主导我们对一本陌生新书的定位;书买回去后,不管是误会一场,或读得酣快淋漓,腰封可留,可当书签,当然也可能被读者丢弃,又或许被珍爱书的读者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搜藏元件,是我们与书的结缘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