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便宜VS好货

近日,关于桂林航空小范围发布了机票预售通知的消息吸引了一定的关注,貌似桂林航要脱离海航航空集团单飞了。

如果网传的机票价格属实,那价格确实有吸引力,毕竟同样的行程距离上,高铁、大巴的价格也远不止这个数。但笔者猜想,即使属实,放出的票量应该不会太多,也可能会有发售渠道限制、有适用航线和航班日期段限制等。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价格入手不亏,不飞也就是一两杯奶茶的钱……

但是,笔者个人对桂林航复航后的服务保障预期不太乐观。为什么会这么说,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个人感受”——

首先,桂林航停航的原因是“股权纠纷”加“巨额欠债”。

股权纠纷放一边,毕竟涉及“400多个亿”在其中,相信后续还会有持续的“官司”缠斗。

只说“欠债”这一点,前序海航航空方面曾发声,主张是基于上市公司有依法对股东负责的责任,以及对桂林航空对累计超过7亿元的海航航空集团关联企业各类欠款费用的清偿能力评估,不得不“停止服务”,并提前向对方发出了停止服务的相关通知。

从这个方面来看,有两点感受:光一个海航就有超过7亿元的欠债,那对于民航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其他合作方的欠债呢——比如通航机场的起降费和服务费、航油、航信的销售系统、航材供应商等等——这基本可以断定一定存在欠款情况,毕竟航空公司对于这些“国”字头的合作方资源,一般是“先使用后付费”这一点“行业惯例”几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再说大一些,桂林航虽然已经5年多未引进新飞机,但现有飞机是否还涉及融资租赁贷款需要分期偿还?

从这个角度来看,桂林航即使复航也同样是“负重前行”,在未明确其盈利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偏向虎山行”,负债的雪球会不会越滚越大,最后变老海航二号、恒大二号、乐视二号?

其次,在此次停航风波中,桂林航空对“旅客”的态度,有些耐人寻味。

前文提到,海航航空在桂林航停航前向桂林航提前发出了将停止服务的通知函——这一信息被夹杂在精彩的“抢人”信息中显得特别不起眼。

但,为什么桂林航的停航会显得“仓促”又“突然”呢?11月3日当天,笔者凑热闹在某音、某博搜索了“桂林航空停航”,不乏购买了3号当天及之后日期机票的旅客发帖表达诧异。此后四十多天,网络上也甚少关于桂林航如何开展已购票旅客善后保障的相关资讯。如果说笔者没有注意到有关“海航方面有提前通知”的消息,或许会觉得,桂林航被一棒子打晕了……但实际情况是在有相应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却显得毫无准备——或许应该说看起来似乎完全没有提前为已购票旅客的保障做好准备。

近50天期间,再次看到桂林航跟旅客互动的消息,是拿出低票价来试探旅客反馈——虽然的确很诱人,但作为业内人士的笔者却莫名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民航的主属性是“服务”,位移服务为基础、需求服务为骨架、人文服务是灵魂。在这场风波中,桂林航开展着自己的“独立运动”,忙着挖维修技术人员跳槽,拿出桂林当地法院以维护公共交通运行秩序等理由下发的先予执行裁定法院判决,却似乎独独漏了“旅客”……

反观纠纷的另一方海航,单看海航系航司在每一次延误、取消、返航、备降时候的官方声明就能看到差距——这些官方声明即使再短,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有关如何妥善保障“旅客”。

也就是基于上述两点,我站在“旅客”的角度,对于桂林航的复航持观望态度,欢迎讨论……

*本文为航旅圈读者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