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度冬黑面琵鹭数量首度下降 个体分布范围扩大
根据全球同步普查结果,今年全球黑面琵鹭为6988只,相较去年增加355只,突破纪录,但台湾的数量首次微幅下降。(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提供/蔡佩珈台北传真)
根据全球同步普查结果,今年全球黑面琵鹭为6988只,相较去年增加355只,突破纪录,但台湾的数量首次微幅下降,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确切原因不明,但2011年曾发现减少状况,隔年却发现数量回升,会持续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调查。
「黑面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由香港观鸟会联系各国定期于每年1月进行,今年普查日期在1月20日至21日举行,共记录6988只的黑面琵鹭,其中台湾记录到4135只,是黑面琵鹭最大度冬地。林保署表示,全球总数共增加355只,各主要度冬区的数量都有成长,但台湾的总数比去年略减93只。
林保署指出,全球黑面琵鹭数量持续增加,关注者都感到欣喜,但台湾地区数量微幅下降,确切原因尚不明,但2011年也曾经大幅减少,次年持续调查结果又回升,显示族群调查仍需要看长期的趋势,持续监测。
林保署也表示,在台湾度冬的黑面琵鹭逾9成集中在西南沿海地区,其中台南数量最多、2088只,不过与去年相比,北边的浊水溪口增加94只,南边的屏东则增加105只,显示黑面琵鹭个体有从以往分布核心区高雄、台南、嘉义北边云林与南边屏东扩散移动的现象。
林保署表示,黑面琵鹭在台湾度冬可能面临栖地饱和问题,为鼓励渔民在收成之余,提供水鸟友善觅食环境,林保署2021年起实施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将「陆上鱼塭」纳入给付项目,鱼塭收成后于10月至翌年4月期间,符合至少连续维持1个月适当水位供特定鸟种利用,每公顷每年最高可核发1万元。
但林保署表示,黑面琵鹭依然面临环境压力,台南市野鸟学会和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去年至今年累计救援86只黑面琵鹭,其中25只经救援后野放,多为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原因是西南沿海冬季易高温及雨水少,极端气候加剧也可能使栖地环境中的肉毒杆菌产生毒素机会增大,须持续关注栖地品质。
林保署表示,在自然栖地有限的情况下,将鱼塭等生产型栖地提供做为黑面琵鹭等候鸟的安全觅食地应是一个解方,呼吁更多渔民加入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一起维护候鸟在台湾度冬期间友善的觅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