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犬伤人3/绝育速度追不上弃养 动物收容所爆量超收

近年国人认养流浪动物比例降低,加上零安乐死政策影响,各县市动物收容所爆量超收成为常态。(图/报系资料库)

纪录片「12夜」的电影情节掀起流浪犬收容与安乐死的省思,2017年全国公立动物收容所全面停止人道扑杀,各县市动物收容所也面临「爆量」争议,全台共有八个县市公立收容所超收流浪动物,其中台北市、台南市以及澎湖县超收比例逾100%。

农委会官员私下表示,近年来宠物领养比例下降,零扑杀政策实施后,收容所几乎「只进不出」;动保团体也指出,目前政府推动绝育的速度远赶不上收容数,收容犬只被迫挤在狭小空间,为了抢食打架,甚至受伤死亡。

7月29日,审计部公布「109年度中央政府总决算审核报告」中指出,自2017年2月4日施行公立动物收容所零扑杀政策后,各市县政府配合改采「精准捕捉」的配套措施,捕捉流浪动物的数量大幅下降;不过近年认领养数量由2016年4万8119只降至2020年2万4764只,认养数量减少一半,造成大部分公立动物收容所的收容数量,远超过最大收容量的8成以上,其中包括台北市、桃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县、云林县、屏东县及澎湖县。

偏远地区经常出现流浪狗聚集,流浪犬攻击人的事件层出不穷,主要与民众放养、缺乏绝育观念等问题息息相关。(图/报系资料库)

农委会公布7月份全国公立动物收容所收容处理情形,其中犬只收养比例超过最大收容量一倍以上的有台北市152%、台南市135%以及澎湖县128%。以台北市为例,犬只最大留容数量为450只,截至七月底收容所的犬只仍有684只。

对于近年流浪狗数量维持14至15万只,收容所因应零扑杀政策也不堪负荷,农委会官员坦言「主因就是现有的经费和人力等资源,无法做到百分之八十的区域绝育,」由于国际间执行大型绝育计划的目标为「区域犬只绝育比例达80%」,才能有效控制数量,然而在台湾实际执行的情况通常是「今天某区先结扎百分之二十,明年等下一笔钱拨下来再做百分之二十,无法一次性到位」,绝育效果被不断被稀释的情况下,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人力投入于热点区域。

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主任林岱瑾表示,收容所原本扮演「中继站」的角色,为流浪或走失的犬猫找到家,透过送养机制形成循环;近年因零安乐死制度上路,加上认养率有限,收容所缺乏空间收容流浪犬,演变为家犬和流浪犬「两头绝育」,势必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经费,成效也非短期可见。

林岱瑾说,零安乐死政策进一步督促政府扩大家犬绝育,但现实是推动绝育的速度远赶不上收容所超收,收容环境品质降低,「本来两只一间,现在五只一间,发生强势狗与弱势狗为吃饭打架,导致死伤,这是最无奈的现况。」因此还是必须从教育面宣导,让国人落实勿放养、绝育等观念,家犬绝育率后,才能有效进一步控制流浪犬的数量。

更多 CTWANT 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