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竟成「台积电」伙伴 潜在价值高达24亿元

▲青农博士马聿安(右)与老农民共同打造有机农法,让土地获得友善对待,也埋下发展自然碳汇契机。(图/镜周刊提供,下同)

图、文/镜周刊

听闻台积电的圈碳之举,马聿安的心中充满许多感动。「你想想,那大半一辈子认真照顾土地的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与我有何哉?」马聿安随口讲出的话,其实是夏商时的《击壤歌》,隐含安分守己的农民自给自足,与当权者的治理并无太大关连,「没想到他们在有之年竟然成为台积电推动永续的伙伴。」马聿安说。

马聿安回想,2015年全联一跟中都签约,就曾有7旬的农民马上兴奋打给台北孙子:「紧去买,黑豆花系阿公种的喔(台语发音)。」而在这之前,他邀请农民种黄豆,有人曾直接打枪说:「进口黄豆这么便宜,可行吗?」

「其实上架在全联的豆花,根本没有任何一个老农的名字在上面,但农民不在意、也不在乎豆花卖多少钱,但这种价值感被延伸,卖给全联他可以嘴,嘴得不得了!」马聿安强调,如今的自然碳汇跟当年很像,其中一点就是自然农汇让台湾农民搭上全球的趋势潮流,价值有了新的传递能力,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比的新骄傲。

何以「有机农业」会被视为土壤碳汇的最佳途径?「因为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不只二氧化碳,农作过程产生的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其捕获热量的能力还比二氧化碳高出28倍与265倍。」陈琦玲向本刊解释。

「这些气体通常容易在栽培水稻、饲养牛只(反刍)、使用化学肥大量释出,若能妥善处理,可望大大降低地球升温风险,成为碳汇来源。」陈琦玲指出。

「另外,土壤本身是很好的二氧化碳吸收植体,增加有机质也能提高土壤固碳能力。」陈琦玲表示,农业的土让碳汇,可透过消极减排与积极增汇完成,这就是有机农业的观念,举凡减少机械对土壤的扰动、轮作间作,或用草生栽培、提高有机肥料,都能达到土壤碳汇的累积。

然而,想种碳金,将碳汇转换成碳权,而且最后还要符合成本效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琦玲严肃地说,尽管土壤透过减碳与增汇的管道多元,但碳权的申请流程严谨复杂;此外,若顺利转成碳权取得交易价值,仍得评估申请专案的成本划算与否。

陈琦玲粗估以每公吨1千新台币(以下同)的碳权推算,若每公顷少施10包化学肥料,约可带来9百元的碳权价值;若用有机农作提高碳汇,每公顷每年可带来1,800-2,000元的碳价,以台湾土耕面积80万公顷估算,光这两种碳汇潜在碳权价值约24亿元。

针对自然碳权,碳交所总经理田建中向本刊表示,即便是Gold Standard(GS)或VCS(Verified Carbon Standard),这两大国际间广泛申请碳权的黄金认证机构,在碳汇方法学上也曾引发漂绿争议,而遭外界挑战。显示自然碳汇申请的确不易且门槛不低。

农民迈向碳汇的这条路上,现在就剩下最关键的量化(方法学),「中都提供长期契作的一条龙服务,在未来量化的完整度会很高,而且也是能规模化的一大优势。」当农业成为碳汇主角,马聿安将携手这群多年打拚的伙伴,再攀巅峰。

▲专家指出,自然碳汇要转换成碳权,方法学的认证界定相当严谨,还得符合成本效益。

更多镜周刊报导【播种碳汇护神山】「有土斯有财」是真的! 青农博士携手小农种碳金【播种碳汇护神山1】苹果产业链全球收购自然碳汇 台积电需求额度证实碳金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