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派政治領袖之必要——老布希美國前總統逝世(1924-2018)
老布希走了。在他总统任内,他见证了铁幕的瓦解、自由世界的成功;但同时却从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跌落,晚年更得目送自己毕生奉献的美国政治,走上难以理解的道路。 图/欧新社
2018年11月30日,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沃克.布希(George H. W. Bush)走完了自己94岁的精彩人生。
老布希总统任内,见证了柏林围墙倒塌与苏联解体、赢得了冷战及波斯湾战争的胜利,确立美国独霸世界的地位;但同时,他也从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跌落,晚年更得目送自己毕生所奉献的美国政治,竟走上了难以理解的混沌道路。
在人生最后岁月里,老布希深受帕金森氏症所苦,长年受困在轮椅及电动车之上;相互扶持70多年的爱妻——芭芭拉——也在今年4月先一步而去。但他始终展现韧性与坚毅,尽管其树立的政治典范在如今美国政坛几乎成为绝响,而老布希从政生涯写下的一页页传奇,却已成为后世政坛有志者无法忽视、也难以超越的标竿典范。
「我必须来这里,我必须来这里送乔治最后一程。」在老布希逝世的新闻传出后,老布希博物馆图书馆的前主任布莱恩.也特别赶到了博物馆,抚着老布希铜像的手为老友祷告,「他和芭芭拉是我一生所见过最高雅、亲和的人...我从没感觉我是在『替他们工作』,就算是前总统、我们的相处仍和同事一般,我是『和他们一同工作』。」 图/美联社
▌从航空母舰到白宫:老布希的纪录传奇
布希家族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莫过于父子同为「总统俱乐部」成员。2000年大选后,美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布希总统」,老布希被暱称为「41」(第41位美国总统),小布希则被称为「43」。在布希父子之前,父子档总统只有老亚当斯(John Adams)与小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一例。
老布希创造的纪录还不仅止于此,他还是目前美国历史上,已故总统最长寿的纪录保持人(福特的93岁又165天、雷根的93岁又120天,都排在他后面);同时也是至今唯一在担任两届「副总统」之后,仍能登上「总统大位」的政治人物。
乔治的另一桩传奇,则是从战争中奇迹生还——1941年高中刚毕业的老布希,加入海军成为飞行员。由于当时美国已正式投入二战,短暂受训后老布希就受派前线、执行鱼雷轰炸机飞行勤务。但1944年9月,老布希却在小笠原群岛的父岛上空被击落,虽然自己及时跳伞,但一同飞行的同袍们却全数殉职。
差一点被日军俘虏的老布希,幸运地被美军潜水艇救起;但事后他才知道,当时日军对于美军战俘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凌虐,自己也险些成为「父岛事件」——愤怒日军烹食美军战俘——的惨案主角。但这样的特殊经历,却也让「跳伞」成为老布希日后岁月的另类回忆,甚至在自己75岁、80岁、85岁及90岁生日时,他都不顾年龄地以「高空跳伞」向努力活着的自己喝采。
「41」(右)和「43」(左)的钓鱼。小布希在治丧新闻稿中,对外表示:老布希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他说「儿子,我也爱你」。 图/白宫
图左为二战期间,准备出轰炸任务的飞官老布希;图右则是1970年,作为共和党新秀、意气风发的德州众议员老布希。 图/美联社
原本在95岁生日时,老布希还打算再安排一次庆生跳伞。图为2009年,老布希85岁生日时,与美国陆军「金色骑士」伞兵部队的共同跳伞。 图/美联社
▌名门子弟的从政之路
二战结束之后,解甲归田的老布希也重回大学,并在菁英名校耶鲁大学继续学业。
老布希出身政商名门,祖父以实业家身分跨足政坛,父亲是银行钜子、曾任康乃狄克州联邦参议员,这样强大的家世背景,让他在美国上流社会如鱼得水;此外,他还是耶鲁大学政商钜子的养成圣地、著名神秘社团「骷髅会」的成员(有趣的是,日后其子小布希与2004年的竞选对手——民主党参议员凯瑞——也都是老布希的骷髅会学弟)。
在大学社团累积的政商关系,让老布希日后的事业一帆风顺。耶鲁毕业后,他毅然举家搬迁至德州,借助家族的资源及人脉,踏入石油生意,直到1963年进入政界之前,他已是千万身价、闻名南方的杰出企业家之一。
虽说是「人生胜利组」,但由商转政的老布希,从政之路却也非一蹴而就。在1989年当上总统之前,老布希先后担任德州联邦众议员、驻联合国大使、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驻北京连络处主任、中情局长、以及雷根政府的副总统...这一连串经历在美国总统史上也是异数。对照近代其他人,多数总统登上大位前往往仅担任过州长或国会议员、甚至毫无从政经历,老布希的丰富历练,也因此被誉为有一张「做足总统准备」的履历表。
对照近代多数总统,登上大位前仅担任过州长或国会议员,甚至毫无从政经历,老布希被誉为有一张「做足准备要当总统」的履历表。图为1980年总统大选,时任总统福特(左)与初选失利、但同意出任副手搭挡的老布希(右),众星拱月地替总统候选人雷根(中)站台。 图/美联社
但现实的是,在政治这条路上,就算再完美的资历累积,也不能保证在政治路的尽头,必定能有完美的结局。尽管老布希任内实现冷战结束、成功打赢波斯湾战争,擘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这些政绩却因景气循环带来的经济萧条而蒙尘。
1992年大选,老布希以168张选举人票、仅37.5%的得票率,惨败给年仅46岁的阿肯色州州长柯林顿,终结了共和党自雷根开始的12年执政。柯林顿是首位战后婴儿潮出身的总统候选人,当时不仅年轻、活泼、有魅力,猛打经济牌也戳中老布希的痛处。而竞选过程中,柯林顿那句经典攻击:
笨蛋,问题在经济!(It’s the economy, stupid!)
成功扣紧中产阶级的心弦,让美国选民决定背弃这位功勋彪炳的老政治家。
对于经济前景的疑虑,促使美国选民在1992年大选中,背弃这位功勋彪炳的老政治家。图为1993年1月2日,败选后的老布希赶在卸任之前,飞赴东非索马利亚,慰劳美军的维和部队——两星期后,老布希卸任;10个月后,电影《黑鹰计划》的故事、摩加迪休之战爆发。1993 1 2 索马利亚 图/路透社
▌温和务实的政治风范...并不受人欢迎?
若说柯林顿的胜利是时势造英雄,老布希这位政坛「老司机」之所以惨遭滑铁卢,则是性格决定命运。1980年代起,美国进入了保守派复兴、自由派激化的「极端化」时代,但老布希却是传统的「乡村俱乐部」(country club)型的共和党人——他们相信政治的本质,是经过沟通协调之后,获致多数参与者能够接受的结果。
在老布希的世界里,「妥协」是从事公共事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拒绝做「主义挂帅」的政治人物。因此尽管他信仰所有保守派所信仰的经济及社会政策理念——像是:开放市场、经济自由化与去管制化、拥枪权、校园祈祷——但任内实际推行的政策,却比左翼或右翼阵营预想的更加中庸、更不合他们的心意。
为了达成重要政策目标,老布希从来不吝与敌对阵营协商,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政治原则。1988年,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接受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他面对群情激奋的民众,给了一个简短有力的承诺:
读我的唇:不再加税。(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
这句话也让一向优雅静默的他,留下罕见的经典名言。
但上任后不久,这位雷根接班人,为了补救前总统所留下的骇人预算赤字,主动在预算案上与民主党达成「增税」及「删减支出」的协议——但对共和党人来说,这却是不可饶恕的背叛。
早在1980年党内初选时,老布希就曾批评雷根经济学是「巫毒经济学」,尽管之后担任雷根的副总统达八年之久,许多党内强硬派仍然无法信任他,始终认为他欠缺核心价值、为了胜选愿意去做违背原则的事。
当幕僚们劝他抢占先机,主动对外说明预算案处理始末,诉诸民意支持时——老布希却拒绝了。他认为,「跨党派合作的客观事实,已足够向全民说明一切」。然而,当预算案顺利通过、解决财政危机之后,布希政府面对的政治后果却是腹背受敌:左边的人指责他「加税无益于民生疾苦」;右边的人责备他「违背竞选承诺」。政策上屡次面临里外不是人的窘境,面对大众媒体形塑的负面形象又束手无策,终于成为他日后连任失败的主因。
「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句口号,老布希曾经两度对不同的两位共和党总统发出质疑,这也因此让他始终得不到部份党内盟友的信任。图为1980年共和党总统初选,准备登台与雷根辩论的老布希。 图/美联社
老布希私底下幽默风趣又妙语如珠,但在公开场合却习于为自己塑造拘谨、枯燥乏味的「老爹」公众形象。或许是受名门世家的家庭教育使然,他从来不喜欢为自己宣传,也尽量避免个人因素在政治中被放大。面对政治,他自诩为务实的人,认为处理具体真实的公共事务才是本份,拒绝像雷根那样画出一幅理想蓝图、然后花巧地推销给人民。
不过老派作风的他,终究无法走柯林顿那种个人魅力十足的政治明星路线,遑论当个蹦蹦跳跳的政治狂人。1992年大选,美国人民因而抛弃了他。
但历史终究会还他个公道——对照如今,川普旋风在政坛带起一股将自我中心与自恋推到极致的习气;老布希温和有礼的教养,以及谦逊节制的政治家风范,着实令美国人无限怀念。
老布希私底下幽默风趣又妙语如珠,但在公开场合却习于为自己塑造拘谨、枯燥乏味的「老父亲」公众形象。 图/路透社
▌马基维利式的决策风格
在博取好感的竞赛中,受限于个人特质,老布希难免输给自己;但在与对手斗争、达成政策目标的政治丛林里,打滚政坛半世纪之久的历练,使他具备关键时刻施展权谋的本事。
长年研究老布希的传记作家梅卡姆(Jon Meacham)分析:在老布希谦逊温和的作风下,隐藏着过人的野望及不服输的竞争心,不断促使他采取政治行动。他的决策风格是典型的「目标导向」,为了达成重要的政治目标,他总会软硬兼施——像是面对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老布希动辄祭出否决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但必要时也主动伸手与政敌合作,例如1990年通过《美国身心障碍法案》、修正《洁净空气法》,都是他一手主导跨党派合作的结果。
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是老布希从政生涯的巅峰之作。在伊拉克强人海珊(Saddam Hussein)挥军入侵、并占领了科威特后,老布希成功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支持、运作盟友组成30国联军,并说服国会摆脱越战阴影,授权美军以「正义」之名出兵,而且在完成任务后,见好就收。
这场代号「沙漠风暴」(Operation Desert Storm)的军事行动,被公认为近代最成功的一场多边主义国际行动,成为美国维护世界秩序的典范;但据当年参与决策的幕僚透露,在国会同意授权之前,老布希已经拟好另一套剧本——倘若国会否决,他一样会出兵科威特——这种先礼后兵、背后留一手的,是老派绅士的政治技法,迥异于后来小布希政府单边主义的蛮干莽斗。
沙漠风暴行动,是老布希政治生涯的巅峰。图为1991年2月22日,老布希(左)与时任国务卿贝克(右),正在白宫研拟对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几十分钟后,老布希亲自发表声明,要求海珊「必须在24小时内全面退兵」。再两天后,联军展开地面作战,100小时内即光复科威特。 图/路透社
尽管1991的沙漠风暴行动,日后因2003年小布希莽撞的伊拉克战争,而逐渐被形容成「入侵前奏曲」,但对当时——甚至是现在的——科威特人来说,国际联军的驰援,确实是帮助他们「复国」的正义之师。图为收复国土后,情绪激动的科威特战士。 图/法新社
▌与比尔・柯林顿:从政坛对手到情同父子
老布希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挫折,莫过于竞选总统连任失败。身为战争英雄,又带领国家打赢一场战争,竟输给越战逃兵的毛头小子,这使他感到无比耻辱;但尽管选战杀得刀刀见骨,当柯林顿宣誓就职、进入白宫的当下,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总统办公桌上,却意外地发现一封老布希写给他的亲笔信:
亲爱的比尔,
我刚才走进这间办公室时,所感受的惊喜与崇敬如同四年前。我知道你也会有这种感觉。
我希望你在此愉快。我从未感受到某些总统所描述的孤寂。有时会有很辛苦的时候,会让你感到更加辛苦的,是那些你认为并不公平的批评。我不擅长给人忠告,但别让那些批评你的人使你觉得气馁或将你带离正轨。
当你读到这封短信时,你将成为我们的总统。我希望你一切都好,你的家人也好。现在,你的成功就是我们国家的成功。我为你加油。
祝你好运
——乔治
「现在,你的成功就是我们国家的成功。我为你加油。祝你好运」 图/美联社
这对前后任总统不但尽释前嫌,感情更急速加温。2005年他们还联袂为2004南亚大海啸与2005卡崔娜飓风灾难的重建奔走,之后也经常一同现身为公益活动募款。
他们也会在对方健康抱恙时,为彼此加油打气。到后来,这对昔日政敌的关系已经情同父子——小布希戏称柯林顿是「异母兄弟」,老布希妻子芭芭拉则称柯林顿是儿子的第四个兄弟,小布希的女儿暱称柯林顿为比尔叔叔。
柯林顿曾公开述说自己对老布希的感情,
「在经历一场痛苦的选战之后,我对他充满敬爱,并且领悟到,过去我们对彼此耗费了多少精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图为双双退休的两位前总统,老布希与柯林顿。 图/美联社
▌乔治与芭芭拉:老夫老妻的老派爱情
老布希「化敌为亲」的本事,孕育自家庭中所培养出的深厚亲情。乔治与芭芭拉布希夫妇结褵73年,他们的婚姻是美国史上最长的总统婚姻,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及16个孙子。1941年,16岁的芭芭拉在圣诞舞会上与17岁的乔治相识,随即坠入爱河,此后无论到了德州、北京或是华府,两人都是形影不离。
晚年谈到自己的婚姻,芭芭拉说:「我这么老了,仍然在跟我72年前嫁的男人谈恋爱。乔治布希给了我全世界,他是最好的,体贴而且充满爱意。」有人这样形容老布希夫妇的老派爱情:
他是八零年代的男人,她则是四零年代的女人。
2018年4月,芭芭拉先一步离开人世,对于老布希而言,这是至痛的打击。直到妻子临终之时,身体羸弱的老布希都寸步不离守在病榻前,握着她的双手。面对最爱逝去,不轻易表达情感的他,发出公开声明表示:「我们相信她已在天堂,而生活仍要持续下去,如同她一样。所以,请将布希家从你们的担心清单上删去。」在人生最脆弱的时候,面对公众,他仍秉持一贯的温和、节制与坚定。
乔治与芭芭拉布希夫妇结褵73年,他们的婚姻是美国史上最长的总统婚姻。 图/白宫
老布希「化敌为亲」的本事,孕育自家庭中所培养出的深厚亲情。图为子孙满堂的老布希一族。 图/白宫
「我这么老了,仍然在跟我72年前嫁的男人谈恋爱。乔治布希给了我全世界,他是最好的,体贴而且充满爱意。」图为在休士顿观看休士顿太空人棒球赛的老布希夫妇。 图/美联社
「我们相信她已在天堂,而生活仍要持续下去,如同她一样。所以,请将布希家从你们的担心清单上删去。」图为芭芭拉的丧礼中,一路守候在爱妻身旁的老布希与家人。 图/美联社
▌曾力保台湾,与那未竟的新世界蓝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布希的从政经历也与台湾颇有渊源。
1971年,年仅47岁的他出任驻联合国大使,首度投入外交工作。当时正值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事件,老布希却在各国之间拼命奔走,试图推动「双重代表权」解决方案,竭力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笃定入联的状态下,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席次。
运作过程中,老布希受尽讪笑与白眼,每天的工作结果都让他濒临崩溃,他仍展现对于这项任务的坚持及热忱。虽然最后「汉贼不两立」的国民党政府自行宣布退出联合国,老布希初试啼声之作也付诸流水,但他的表现已让外交圈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也为日后娴熟处理国际事务奠下基础。
「双重代表权」,是老布希作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为「中华民国续留联合国」所做的最后努力。运作过程中,老布希受尽讪笑与白眼,每天的工作结果都让他濒临崩溃,他仍展现对于这项任务的坚持及热忱。图为1971年10月18日,老布希在联合国大会上,针对中华民国留联的支持发言;7天后,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 图/美联社
在总统任内,老布希曾对后冷战的世界提出愿景:
这个构想隐然呼应当年他在联合国,为了让中国与台湾能够在国际上并存,所做的一切努力。如今距离冷战结束已近30年,这个世界经历了更多文化冲突及恐怖主义,也见证了中国崛起及美国霸权地位动摇。现在的美国,已不再是老布希所熟悉的美国,他的逝去也象征着某种典范的美国梦告终。
但老布希当年对于新世界的期待,或许仍深植于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心。平生自认最不擅长擘画政治蓝图的他,终究留下了一个目光无比宏大、责任不限于美国的梦想,有待下个世代与下下世代的人类去实现。
平生自认最不擅长擘画政治蓝图的老布希,终究留下了一个目光无比宏大、责任不限于美国的梦想,有待下个世代与下下世代的人类去实现。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