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停滞性通膨 大陆PPI飙史上最高

大陆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涨幅飙至10.7%,创有纪录来新高。图为广州市民在一家社区超市排队结账。(新华社)

大陆9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涨幅飙至10.7%,创有纪录来新高;与此同时,食品价格下跌拖累9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涨幅回落至0.7%,创半年低点。许多分析认为,PPI高企和CPI低迷,反映经济处于「类停滞性通膨」状态,随着放宽电价上涨幅度及PPI持续高位可能产生滞后传导效应,宏观调控如何对症下药也面临考验。

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赴广东视察发电厂时则表示,电价如果太高,下游企业会受不了,将会研究减税费的办法,让企业撑住。

路透援引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分析称,PPI高于预期,现在上游涨价压力大,虽然CPI较低,但是未来上游价格会持续向下游传导,例如油价、电价。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预计10月PPI仍将继续上行突破11%。他解释,10月部分地区限产压力有所放松,但总体产能将低于历史同期。保供措施拉动煤炭库存小幅回升,但仍处于相对低位,叠加供暖期囤货需求,煤炭价格易涨难跌。电价机制改革将提升工业生产成本,价格传导效应或将有所体现。

澎湃新闻引述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分析称,大陆多年以来形成的上游垄断竞争格局,使其涨价能力较强;而中下游企业在过度竞争情况下,大家都不敢涨价,这是下游价格低迷的原因。所以上游通膨、下游通缩的情况预计还会延续。

滕泰指出,PPI所代表的上游通膨和CPI所代表的下游通缩这两个现象并存的影响,是挤压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利润,使其生存越来越困难,一定极限后,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中小企业的倒闭,或者最终把高位价格传达到下游的消费品。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错配,供给侧瓶颈持续存在,但需求太弱导致生产商没办法转嫁成本,中国经济必须承受这个痛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