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公共媒體「綠化」 政府自毀公信力

立委指控原住民族电视台出现重复采购疑云,得标厂商涉嫌拿原民台4年前仅69万元的劳务采购案剧本,重复投标今年度1亿2千万元的艺文劳务采购案。记者林澔一/摄影

公共媒体具社会示范和安定的责任,一旦「公共」二字染上颜色,社会将难再信任。

立委王鸿薇、廖伟翔等人指控原住民电视台今年度一亿两千万元的艺文劳务采购案,涉嫌抄袭四年前六十九万的剧本,采购案被扯上「抄袭」、「绑标」又有绿营关系人牵涉其中,民进党反射性全面回击。

公共媒体经费来源普遍来自国家,多是纳税人赚来的血汗钱,非一般商营或营利为主之媒体,比起商业考量,公共媒体往往多了些社会责任,更应多思考公益性。原民台作为公共媒体,王鸿薇等所揭露的此类事件甚至传闻,都不应发生或传出。

同样是公共媒体的公视,日前先是被揭露台语台专题节目满是「拆梁」宣传,又被民众党抨击Taiwan Plus网站「台湾打击贪腐」主题内容都是民众党主席柯文哲相关新闻。民进党多年来举着民主旗帜高喊党政军退出媒体,实际却是一个个「绿友友」进入公共媒体,左右舆论走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出版「公共广电:为何?如何?」(Public broadcasting: why? how?)一书,讲述公共媒体应具备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当中,除了普及、多元,以及敢于创造新型节目、富有实验精神的「鲜明性」外,最重要的或许当属「独立性」,不受任何特定力量、政党或外力所干涉。

形象、典范建立不易,崩毁只在顷刻,公共媒体还藏了多少与本应肩负的社会责任相悖的事件不得而知。民进党现为执政党,对于公共媒体被质疑成私相授受、甚至是绿营疏通搞酬庸的温床,不可回避。

逐渐被「绿化」的公共媒体不应成为党政疏通管道,更不应挥霍公帑却滥用公器。否则当公共媒体失去公信力的那一刻,亦是政府失去公信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