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賴大權獨攬 黨、政爆信賴危機

总统赖清德。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从百日看四年,若赖清德总统「集权」风格不改,不论国政或党务恐将浮现「信赖危机」。

赖总统亲自担任总统府三大委员会召集人,但委员会讨论议题属于行政院相关部会执掌,赖总统以国家高度解决问题的美意,反而引来大权一把抓的质疑;此外,赖总统就任后,用人、施政决策圈过小,也与民进党派系共治的传统有违。

总统府设立三大委员会,是赖总统执政三个多月来,重要的亮点施政之一。赖总统希望用国家战略高度,透过延揽产官学界意见,面对、讨论气候变迁、能源转型、健康台湾,乃至国家安全韧性等棘手问题。

赖总统想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委员会讨论的议题,全部都是行政院各部会执掌,例如能源议题,行政院就设有永续会,即使需要跨部会协调,行政院也有政务委员可以发挥统筹调和功能。

赖总统亲自担任委员会召集人,相关部会首长担任副召集人,但行政院长卓荣泰却未有角色,自然会遭在野党质疑总统「扩权」、「架空」院长。

赖总统凡事想要「由上而下、强势决策」的执政风格,民进党内了解他个性的人并不意外,但带来政治后座力。以总统府成立三大委员为例,除了府院高层与赖总统信任的少数亲信,绝大多数民进党人尤其是立法部门事前都不知情,委员会成立后遭诟病叠床架屋,党内的辩护力道也难以施展。

与赖总统施政风格对比的是前总统蔡英文,蔡在总统任内遇到重大政策或政治事件,多会征询行政部门与立法院党团,甚至是党内各派系领袖意见,在搜集各方看法后,才会做最后的裁示与决策。相较之下,赖政府内阁团队上路后,因为行政立法沟通不顺,连民进党内都曾诟病是「外星人内阁」。

民进党向来有派系共治的传统,赖总统执政后,府院党各部会「用人唯亲」,赖习惯小圈圈决策,在政策上与立法院党团的沟通不足,难免引来党内其他派系非议。

不论在国政或党务,赖总统这种鲜明的由上而下、强势行事风格若不调整,来自在野党乃至绿营内部的反弹,恐怕也会越来越强烈,如此一来也将更不利于赖总统在党政两端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