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缩水”超3000亿元 上市公司闲钱流向何方?
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热度骤减。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了29.3%,缩减规模超过3000亿元。
上市公司为何突然对理财产品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这些闲置资金又流向了何方?
综合多位受访者观点来看,当前理财利率低,且难寻高性价比产品,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到期后可能不再续投;去年企业用闲置资金投资金融产品较多,致使基数较高;今年资本市场积极变化,宏观经济恢复,资金转向收益更高领域。
此外,一些公司业绩下滑导致闲置资金减少,存款利率走低、理财净值波动也影响企业投资信心,部分企业则聚焦主业进行扩大再生产,还有部分企业在监管倡导下将闲置资金用于分红及回购。
理财缩水超3000亿元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热情明显下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共有1006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较上年同期的1123家下降11.63%;合计认购金额为7320.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近1.04万亿元下滑了29.3%,“缩水”超过3000亿元。
具体来看,累计认购金额超过百亿元的有三家,分别是海信家电(000921.SZ)、中兴通讯(000063.SZ)、中瓷电子(003031.SZ),累计认购金额分别为162.25亿元、131亿元和124亿元。
与2023年同期相比,虽然都有三家累计认购金额超百亿元的公司,但2023年最高累计认购金额超过今年。2023年,累计认购理财产品金额最高的是亿纬锂能(300014.SZ),为194.06亿元。
“这表明部分大型上市公司在理财投入上有所调整,可能是基于对市场风险和自身资金需求的重新评估。”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
另外,今年以来,累计认购金额在50亿元至百亿元区间的企业有14家,而2023年同期,累计认购金额在50亿元至百亿元的企业共有21家,较今年多出7家。
在上述累计认购金额区间,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食品饮料类公司占比均较高,包括妙可蓝多(600882.SH)、东鹏饮料(605499.SH)、海天味业(603288.SH)、涪陵榨菜(002507.SZ)等公司。
“这显示出,相关食品饮料类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较为积极,可能是由于行业相对稳定、现金流较为充裕,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提高资金收益。”受访人士指出。
按照Wind划分,A股上市公司理财产品类型包括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信托、逆回购和基金专户。
从认购产品类型来看,存款类产品占据主流。今年以来,有788家上市公司都持有结构性存款,体现出上市公司在理财选择上,更倾向于风险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好的产品,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4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分别为572.91亿元、326.75亿元、177.86亿元、4839.25亿元。
而2023年同期,上市公司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结构性存款认购金额分别为826.17亿元、438.04亿元、381.68亿元、6940.4亿元。
银行、券商等理财产品也是上市公司的选择之一。
同期,上市公司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分别达到638.3亿元、438.06亿元、76.94亿元,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金额分别是129.71亿元、108.11亿元、12.78亿元。
去年同期,上市公司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分别为829.5亿元、611.14亿元、42.47亿元;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金额分别为180.39亿元、85.67亿元、19.69亿元。
可见,相较于2023年同期,2024年以来,除了投资公司理财产品和逆回购之外,其余品类认购金额均出现下滑。
资金流向何方?
A股上市公司理财热情显著减退,投资规模缩减超3000亿元,这些资金流向何方成为关注焦点。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记者表示,在分红、回购、现金管理以及企业经营等多重资金需求下,面对当前较低的理财利率环境,许多上市公司在理财产品到期后,若未找到合适的高性价比产品,可能不再续投,“低风险、合适收益的理财现在较少”。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上市公司购买金融产品同比下降的现象,主要归因于两方面的因素。
董希淼认为,首先,去年的基数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去年市场预期偏谨慎,因此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普遍不愿扩大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闲置资金被用于投资金融产品,从而导致去年的金融产品投资基数较高,这是造成今年同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变化。董希淼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尤其是近期,整个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同时,宏观经济也有所恢复。因此,更多的资金可能会转向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领域。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来分析。在他看来,外部因素方面,首先,实体经济爬坡、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导致用于投资理财的闲置资金减少。其次,伴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其收益对上市公司而言吸引力下滑。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其净值波动较大,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信心。
从内部原因来看,他指出,企业部分资金用于分红及回购,监管机构优化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行为的指导和规范,推动上市公司扩大分红和回购比例,以提振投资者回报。上市公司也需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专注主营业务以应对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存款作为上市公司理财中的大头,从去年同期的6940.4亿元,降至今年以来的4839.25亿元,“缩水”超过2000亿元。
“结构性存款往往被视为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方式。然而,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风险稍高但潜在收益也更高的投资项目,或是直接用于扩大再生产。”一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告诉记者。
上述独立董事进一步表示,具体的投资决策还受到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比来看,今年仅投资公司理财产品和逆回购理财同比增加。“以逆回购产品为例,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可能使得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这类产品进行投资。”柏文喜指出。
谈及对当前上市公司合理利用闲置资金的建议,柏文喜表示,首先要考虑公司的主营业务和长期发展计划,确保闲置资金能够支持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战略扩张。其次,应合理安排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避免过度投资理财而忽视主营业务,并定期对理财投资组合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公司的财务目标和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