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西:我的偶像周光召
中国侨网北京8月23日电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在北京去世。美国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撰文《我的偶像周光召》,回忆与周光召先生相识的44年,现将全文摘编如下。
第一次见到周光召先生是1980年1月,在广州举办的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他是到会外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我眼中的巨星。和他打了招呼,我激动不已。
1980年我去美国读研究生后,周光召先生到美国访问一年,和我的导师有合作,我才有机会和周先生近距离接触。当时,邀请他去弗吉尼亚大学的马尔夏克(Robert Marshak)教授是老一代美国出生的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主席。他非常推崇周光召教授,专门为周光召教授召开了一个非常隆重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李政道、杨振宁等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和周先生同时独立发现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南部洋一郎教授(后来他也得了诺贝尔奖)等著名科学家。
1985年,我有机会和周先生一起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大会。那时,周先生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兼理论物理所所长。他单独一人参加会议,给了我连续几天和他在一起讨论的机会。我们除了一起谈论有兴趣的物理问题,也海阔天空聊了其它的话题,特别是对中国科研工作的种种设想和评论。
谈到研制原子弹时的困难,我问他,听我大学老师陈宗蕴教授说,原子弹的研究,没有电子计算机,很多问题就是他们200多人用手摇计算器摇出来的。周先生告诉我的确是这样。整个原子弹研制项目很长时间只有一台很落后的计算机,大量的计算是用人力做的,也有用算盘算。原子弹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作出来的。他对他自己主动申请中断高能理论物理研究,隐姓埋名参加两弹一星研制,从来没有后悔过。这次,周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从仰望的科学家偶像,演化为人格崇高、有血有肉、亦师亦友的真实的人。
再次见到周先生时,是1995年,在汕头举行第一届世界华人物理大会。汕头是我家乡,我是国际华人物理协会的终身会员,很高兴在大会上见到了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先生。见面时,他对我转入金融并没有微词,反而对我在华尔街还如何研究物理颇感兴趣。
2004年,在周光召先生的直接关心领导下,中国科协启动了“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目的就是响应和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协和海外35个科技团体的联系建立起来。我代表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参加了“海智计划”,每年又增加了见到周光召先生的机会。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计划,周光召先生也为此注入了心血和感情,他几乎每年都参加我们的活动,直到他卸任中国科协主席,还是十分关心。
2011年9月,我和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的顾问柳怀祖先生、会长庞阳博士到周先生的家里拜访。我们见面是在一个很大的客厅里,一张长桌子,放着各种类型的资料。很显然,周先生虽然82岁了,还是在坚持阅读文献。
周先生对我们谈到的太阳能光伏和芯片的项目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我谈到最近在进行的事情时,提到有位科学家有一个新的理论,有可能得到类似低温核聚变的新能源。我没有想到,周先生听了以后,断然表示,这绝不可能。如果要用到国家资源,他会坚决反对。我告诉他,我感兴趣的是已经有一个水中的放电装置,可以做环保用,而且过程中有净能量产生。电极上,也有明显的钠元素产生的痕迹。所以我觉得值得进一步探讨。他说,如果你是用自己的钱在试验,那没有关系。如果要用国家的财力,我坚决反对,号称有低温核聚变的技术我见得多了,没有一个是靠谱的。这是我和周先生接触几十年中,第一次看到他断然反对的项目。
回忆起我一生和周光召先生交往的过程,我才发现,我何等幸运,在一生之中遇到这么多的巨星,得到何等宝贵的教诲,周先生正是这些巨星中最为灿烂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