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科创企业!科技创新再贷款加速落地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各银行快速响应,迅速行动,首笔科技创新贷款近日已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与科技部正在组织开展第2批3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遴选企业名单推送给银行。

为了加强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该政策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尤其是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但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再贷款政策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快速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为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银行业正在积极行动,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以邮储银行为例,邮储银行今年3月28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该行实体贷款新增占比超过100%;当年服务科技型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38%,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267.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65%。

“近年来,很多银行设置了科技银行或相关的信贷部门,对于新兴科创企业而言确实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但是对于银行而言,仍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科创型企业通常风险较大,资金回本周期漫长。而对于银行信贷部门而言,在贷款初期很难判断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贷款的安全性。其次,很多新兴科创企业的借款主体其抵押物有限,如果出现资不抵债,或者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的情况,银行的贷款很可能成为不良资产。”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记者表示。

在银行机构支持科创型企业的措施方面,屈放建议,未来有三方面应当考虑:一是控制科创贷款规模,不能因为科创贷款呆坏账影响整个银行的正常经营和系统性风险;二是建立专业的科创信贷团队或加强与专业的股权基金或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投贷保的形式提升资金效率,降低贷款风险;三是增加贷款项目多样化,控制单一项目比重,加强风控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称,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科技部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优化创新积分评价指标,强化政银企对接,推动银行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