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国》藏身基隆市信义区的「茵梦湖」
李利国》藏身基隆市信义区的「茵梦湖」
来到隐身于基隆市信义区教孝街美的世界社区后方的这座「茵梦湖」,不免想起德国作家施托姆的著名中篇小说《茵梦湖》。
基隆这座小湖,原是因为地形变化而形成洼地,之后注入终年不断的泉水而形成堰塞湖,当建商在附近开始兴工打造美的世界社区时,请来红极一时的女星胡茵梦剪彩,就以社区与茵梦湖为邻作为号召,果然打响知名度,从此这个堰塞湖也就冠上了《茵梦湖》这个梦幻的名字;其湖形呈长方不规则状,有环湖步道,已是当地居民日常就能享受湖光山色的环保公园。
施托姆的《茵梦湖》,顾名思义,其主题场景必然是发生在一座《茵梦湖》畔。的确,故事情节就是写一位独居的老年学者莱因哈特回忆自己与青梅竹马的恋人伊莉莎白「有缘无份」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莱因哈特爱上了美丽纯朴的伊莉莎白,而且为她写了不少诗篇,但莱因哈特后来要离开家乡去上大学,在此分离期间,伊莉莎白受母亲的压力而嫁给了莱因哈特的一位富有的好友。
故事重点就是几年以后,成了学者的莱因哈特返回故乡,并应这位富有的好友埃利希之邀到其庄园《茵梦湖》作客,当然也见到了阔别已久但已罗敷有夫的伊莉莎白。
虽然情未了的两个人终于在美丽的茵梦湖畔重逢,但内心并不是充满欢愉而是惆怅苦楚。最终,莱因哈特因感受到伊莉莎白犹如茵梦湖中的那一朵睡莲,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于是决定离去。
施托姆借着莱因哈特与《茵梦湖》中那朵白莲的互动之景,刻画莱因哈特内心缠绵悱恻之情与终而的觉悟:他涉过湖滨浅浅的水草,去就近看看离岸不远处的白色睡莲;只是一下了湖水,尖锐的沉石及水草就刺痛了他的脚。待他浮上来,游近白莲时,又被水草缠住,他觉得自己仿佛陷入一个网结中,最后只好匆匆回到湖岸上,站在岸边,看着黑沉沉的湖心上那朵孤独而且遥远的白莲。
想到这,我也就联想到《诗经》中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同样是喻指有缘相见,却无缘接近;但积极努力去追寻,「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只是「道阻且长」,重重阻碍难以如愿,伊人最终还是「宛在水中央」。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我认为,求不得最苦,因为这种苦是自己打造的,是我们无识无能无智如何处理自己的心念所致。所以,一旦想要追寻外在的满足,却往往求不得,不是「在水一方」,就是「宛在水中央」,人若陷入其中,就仿佛是活在莫名其妙的烦恼、迷惑或怅惘中,当然不苦也难!
「人生何必陷在求不得的痛苦」中?但莱因哈特纵然是黯然神伤一生,然而终其一生还是充满了对伊莉莎白的爱恋和怀念,《茵梦湖》的故事,自也有意余于象的蕴涵,提醒我们察觉自己到底在追寻什么价值、意义或希望,包括追寻的是真爱还是欲望的满足?
作者为佛光大学未来与乐活产业学系助理教授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