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要中研院爭取中火採去碳燃氫 院長廖俊智:朝此方向努力

中研院与台电合作研发去碳燃氢技术,中研院日前举行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发布会,展示去碳燃氢混氢发电技术成果。本报资料照片

中火二期环评案引发争议。中研院与台电合作研发去碳燃氢技术,整合台电引进的国内第1套65kW混氢型微气涡轮发电系统,成功以混氢10%比例运转发电,明年起编列「天然气去碳燃氢MW级混氢发电系统建置及试验计划」。教委会今天审中研院预算,吴沛忆、罗廷玮等多位立委关心此一新能源,质疑此一试验计划并未纳入中火为实验场域,希望中研院向政府争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氢。中研院长廖俊智回应,目前会朝此一方向努力。

因应2050净零排放之目标,中央研究院持续研发各项洁净零碳电力,其中去碳燃氢技术去年整合台电引进的国内第1套65kW混氢型微气涡轮发电系统,成功以混氢10%比例运转发电,并编列「天然气去碳燃氢MW级混氢发电系统建置及试验计划」,总计划经费12.5亿元,其中10亿元由中研院单位预算支应,2.5亿元为台电配合经费。

罗廷玮提案指出,该计划目前仅与台电兴达厂合作。依廖俊智在委员会备询时表示,天然气仍有空污(二氧化碳)。然而近期中火二期燃气环评,在二个月内火速通过初审及环评大会,各界哗然。未来中火将有机组六气+六煤机组,变相扩厂;污染未减,而本试验计划并未纳入中火为实验场域。

中研院环变中心主任陈于高表示,明年编列的两亿预算,都是中研院用于开发去碳燃氢机组。外界关心此一研发如果成功,会不会造成需要更多天然气?但台湾这么多新能源选项「加起来其实都还蛮勉强的」,而在中研院的政策建议书是希望「每个选项都不要放弃」,也许未来10年、20年的科技会做得更好,因此每个选项都希望从现在开始投入。而不只是学界做,还要跟业界一起合作。

陈于高表示,这个案子跟台电签的MOU,是从小型、中型到大型。现阶段的机组是属于中型的,大概是5.4Mega,但台电现在运行的燃气基础都是500Mega,因此机组还要放大100倍才能正式实现,目前希望能将原本规划的四年期程缩短为三年。至于去碳燃氢机组的基地,包括中火和通霄都考虑过,中研院希望在中火换新机组时,可以直接把机组放大到一百倍放进去。至于此次选择兴达,是因为兴达去年做好的一个系统就是混氢系统,因此不需要重牵管线。现阶段的技术台电还无法直接用,未来需要一起合作开发比较大型的机组。

廖俊智则表示,会向政府积极争取在中火使用去碳燃氢,而除了中火,更希望在全球各地的天然气厂都有机会使用去碳燃氢,但要看研发是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