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台湾需要怎样的农业保险

作者李武忠(博)

每逢风灾过后,开办农业保险呼声总会响起,而总统候选人也纷纷提出农保承诺。由于目前政府相关单位面对风灾所造成的农损总是以补贴为主要,唯补贴金额只占农民损失小部份,农民自行承担经济损失高达7成以上,后续重建费用更是庞大负担,加以台湾位处台风好发地区,因此实施农业保险增加对农民的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确有必要,问题是总统候选人对农保说法含糊,未来要推动的农业保险究竟是农业灾害保险?农民所得保险?农业设施保险?…其中的利弊得失,应该向农民说清楚讲明白,否则农业保险业务难以持续。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台湾农业结构以小农为主,根据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国家政策性农业灾害保险非强制性保险的结果,虽然政府承担90%的参保金,农户只承担10%,但因门槛高,赔得少,加以缺少与正规农业保险对接的能力,使得农户参与农业保险人数呈现减少的趋势,显示农业灾害保险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实施相当困难,相反的资本型农业对农业保险则有较高需求,此种差异值得台湾借镜

新埔高接梨资料画面。(图/黄有福提供,请勿随意翻拍)

农业保险不是台湾创举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实施多年,虽然作法略有不同主要采取的还是农业灾害保险,台湾农民无需缴税采所得保险认定困难,争议大、保费高。从国外实施农业灾害保险成功案例发现,关键在于建立完整的农业生产基础资料库暨农业风险资讯、制定风险区划、将农业保险从商业保险中分离出来经营、国家给予农业保险一定的财政扶持、通过专门立法确定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强制和自愿保险相互为用等等,以目前国内农产基础资料与资讯体系薄弱且未制定风险区划来看,尽管采取试办方式(投保对象为高接梨)并采「参数天气保单」非实损实赔,只要温度或者雨量到达一定标准即可理赔,类似指数保险(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准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当然所缴保费自然不会低,想全面推动除非政府给予高额补助,否则农民投保意愿恐怕不高;还有农民种植之农作物若已参加灾害保险是否可以请领其他灾害救助,是否导入国家再保险制度(如由政府负担所有巨灾的超额损失),农民参加农作物保险是否设限(包括资格、面积、种植…)都会影响农民投保意愿,而这些都涉及到政府财政支出决策,事先应经过精算与讨论,不能只为搏得农业保险的政绩,匆促推出由政府补贴4千元保费,损害最高可获得15万元理赔的所谓「农业设施保险」。

考量可行性财政负担、接受度,台湾政府应该先行推动农业作物灾害保险,等有经验后再考虑农业设施保险或农民所得保险。只是未来政府无论要推动农业保险、大数据、农业预警机制、计划性产销、疫病联合防治等先决条件都需要有详实的农业基础资料,而这也是台湾所最欠缺的,未来的农业执政团队应该把建立完备的农业资料库列为施政的首要目标,毕竟缺乏足够正确资料再先进的经济决策模型也无济于事。只要能找对人,用对方法,做对事,台湾农民面对风灾时将多一分保障,多一分耐受力不再只是悲情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