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进语文试卷 漠视了孩子的“无知权”
(原标题:李子柒进语文试卷 漠视了孩子的“无知权”)
一个小学生,并没有知道一个成年网红的义务。
近日,浙江宁波海曙区的家长们为了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吵翻了天。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表示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之一是网红李子柒的故事,题目核心是展示中国传统田园文化,但题目最后却添加了李子柒粉丝数量的介绍。家长认为这样的题目过于浅薄,而且会带偏孩子的价值观。
媒体就此事调查时,发现李子柒确实出现在了试卷中,不过并非作文题,而是阅读理解题,让孩子从李子柒等三名人物中挑选一位,推荐为“心目中的风云人物”,并写出推荐理由。
针对争议,试卷出题者认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所列人物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圆梦的典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正能量的鼓励”。
当地一位网红老师也认为,当下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文学审美上的提升,也要让孩子在信息爆炸时代里具备快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应该去了解周边的世界,包括各种新闻热点和社会问题。
老师说的大道理看起来都对,可大道理不能包治百病。网红是互联网经济的一部分,也是当下社会绕不开的话题,所以我并不赞同“题目浅薄”说法。但李子柒该不该进入语文试卷,该以何种方式进入,倒是确有可商榷之处。
首先要商榷的是李子柒的视频。我不否认她的视频勾起了许多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但因为过度美化,她对田园生活的记录显得有些失真。尽管过度美化是为了迎合流量需要,尽管李子柒始终与一般网红保持差异,坚持低调的姿态与相对慢节奏的制作方式。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对于判断力相对有限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虚假当然会存在误导。
其次要商榷的是出题形式。试卷中有李子柒粉丝数量的图片,仅从题目本身来说实属多余。有家长质疑这会不会是出题老师的主观粉丝行为,虽嫌之“诛心”,但质疑并非无缘无故。至于以粉丝数量作为个人成就,也不适合出现在小学生试卷上。
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道题目漠视了孩子的“无知权”。
新闻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质疑试卷的家长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李子柒是谁,只是偶有耳闻。也有网友提出“平时不刷手机的孩子怎么办”,但出题老师仍表示作为阅读理解题,题干中已有简介,即使学生不知道,也不妨碍做题。
但李子柒是一个以网络视频为人所知的网红,如果平时对其一无所知,只凭题目里的只言片语(而且还有一部分仅仅是罗列粉丝数字),很难真正理解她的人生与价值所在。从这一点来说,这道题出的就不公平。而从出题老师与当地老师的表态来看,明显将李子柒列为学生理应了解的社会热点,从他们的潜意识看来,学生应该知道李子柒,这么红的人,你为什么会不知道?
然而,孩子的“无知权”呢?一个小学生,并没有知道一个成年网红的义务。老师将“学生应该关心社会热点”的大道理搬出来,更是没有道理,因为一个学生即使关心社会热点,平时留意新闻,也有对李子柒没有兴趣的自由。
一个称职的老师,与其要求孩子具备“在信息爆炸时代里快速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倒不如培养孩子“在信息爆炸时代里拒绝信息的能力”。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后,“海量资讯”一直是媒介主打。但有人满足于“我什么都知道”,也有人偏爱“我不想知道”,可后者的权利在网络时代不堪一击。不管你想不想知道,信息都会通过各种推送方式出现在眼前。甚至可以说,过多垃圾信息侵蚀所带来的恶果,早已超出发达资讯带给我们的好处。
没有什么信息是必须要知道的,李子柒也不例外。比孩子不知道李子柒更可怕的,是老师振振有词地将李子柒等同于孩子必须关心的社会热点。而更让人担心的是,类似事情在学校里并不罕见,比如所谓“必读书目”,抹杀学生之间的差异与阅读偏好,就与“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李子柒”没有本质区别。
□叶克飞(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