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的好牌

本站科技专栏作家 冀勇庆

从2008年开始的第二次电信重组中,联通拿到了一手好牌:它将用户基数很小的“赔钱货”CDMA网络高价卖给了中国电信,解决了周伯通都没解决的“左右手互博”问题。2009年初,它又拿到了产业链最完整、全球用户最多的WCDMA网络。

去年我去过一次韩国,这里一直都是CDMA的大本营。拿着中国移动的“全球通”E71 WCDMA水货手机,本来以为肯定没戏了,毕竟中国移动只支持GSM/TD-SCDMA网络,在国内是无法使用WCDMA网络的。令人惊喜的是,我,中国移动的用户,在韩国竟然也能用WCDMA网络。虽然是最早采用CDMA网络的国家,但是韩国的三大运营商SKT、KTF、LGT也都开通了WCDMA网络,其中老二KTF更是将自己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了WCDMA上面。

网络是最成熟的网络,终端也是最成熟的终端。从全球来看,WCDMA制式的手机无论是从数量、款式上均远远超过另外两种制式,像最“火”的iPhone、Nexus One等均为WCDMA手机。

不过,拿到一手好牌的联通目前却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今年2月,联通新增3G用户回落到47万户,比起1月份的85.3万差距不小。自从去年10月联通3G正式放号以来,凭借iPhone的强大号召力,联通每个月新增的3G用户数均在80万户以上。与2月份相比,联通3月份的新增3G用户数有了较大的反弹,达到了75.9万户,但是仍然与联通当初设想的每个月发展100万用户的目标有着不小的差距。

资料来源:移动和联通数据来自公司网站,电信数据来自BDA咨询公司的预测

谨慎的原因

当然,联通的低迷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人的原因。想当初,联通与网通合并,带来了50万员工和两套班子,去年优化了一次组织结构,结果还不彻底,今年又做了一次。这个消耗了联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想也是,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还在这个位置上,你干活的积极性还能够保证吗?虽然我并不否认,大多数的联通员工都是非常敬业的。

除此之外,联通如此谨慎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重蹈覆辙。想当年,联通上马了CDMA,一开始定位的是精品网络,后来却执行走样,变成了大干快上。联通送了很多手机,发展了很多低端用户,网络却没有Ready,结果用户怨声载道,最后又纷纷抛弃了联通。

因此,联通这次完全有理由谨慎一些,一方面是内部整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网络建设的需要。

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经过两次大的调整之后,联通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层已经各就各位,剩下更多是基层员工的调整,影响不会太大。联通的WCDMA网络也已经覆盖全国地市级城市,下行速率理论上要比中国电信的CDMA EVDO Rev.A高出一倍,也优于中国移动的TD-SCDMA。作为消费者,我曾经用笔记本电脑和三家运营商的上网卡,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过测试,联通的网络是最快的。

说到上网卡,中国电信就可以算得上是忽悠了一把。去年这个时候,中国移动拼命鼓吹上网本,又是和IT厂商签订上网本订购协议,又是推出包半年不限流量的上网卡,声势搞得很大。中国电信闻鸡起舞,也推出了300小时包月甚至更优惠的按时长收费的上网卡套餐

哪知道这正好中计。很多人把家里的固网宽带都停了,直接买个电信的3G套餐,晚上挂在网上视频和做BT下载,严重堵塞了网络,这也使得电信手机用户的上网体验急剧下降。去年我曾经用过一款号称体验最好的CDMA手机宇龙酷派N900,结果发现手机上网的速度只有一个字,慢。前不久,中国电信终于撑不住了,上网卡套餐的流量不得不封顶了。

这也告诉我们,在Wifi热点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无论是推出无限量流量还是时长的套餐,对于运营商来说都是找死。君不见,美国运营商AT&T如今也是被当初推出的无限量套餐折磨得死去活来。

3G的布局

如今,还没有消耗过多资源的联通应该有很强的后劲。联通内部也提出了网络领先业务领先、服务领先的“三领先”策略。从目前来看,网络和终端领先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关键是怎么做到业务领先和服务领先。

3G业务的主角是数据业务,而这恰恰是联通相对薄弱的业务,它本来就晚了一步:移动早就搞了N年移动梦网了,联通直到2008年才将全网升级到2.5G。

去年,联通也仿效移动的卓望模式,成立了“四大金刚”:宽带公司、新时讯音乐公司、视频公司,其中音乐和视频公司还专门聘请了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负责人。如今打开联通定制手机上的沃门户,里面的手机资讯、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生活等就是这四家提供的。

渠道上联通也做了一些布局,成立了全国统一电子渠道中心,通过www.10010.com提供各种业务的办理和电子商务的服务。如今,身处北京的我已经可以做到足不出户,所有的固话、宽带、手机,缴费、选套餐、买卡等业务均上网办理,还能额外享受几个百分点的折扣。

在传统渠道和营业网点不及移动和电信的情况下,通过电子渠道中心,联通既能够节省成本,还能够提高效率,值得大力发展。如今,联通网上营业厅的使用人数突破了2500万,日交费充值额突破3000万元, 网上销售充值卡数量超过销售总量的1/4。

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可否认的是,联通对于数据业务产业链的控制和整合能力仍然远远不如移动。移动已经拥有了大批的CP、SP合作伙伴,还入股了凤凰网、浦发银行,联通的数据业务却仍然门前冷落车马稀,没有多少人气。

这些表现在数字上就比较有意思了。联通2G业务的 ARPU(平均每月每户收入)最低,去年只有41.6元,而移动却高达77元,电信也有59元。但是,联通3G业务的ARPU却很高,高到了141.7元的高度。不知道常小兵董事长看到这两个数字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据说常董今年提出的目标是大力发展3G用户,每个月新增用户不低于100万,但同时也要求ARPU不得低于100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双百”本身也是矛盾的,到底是先抢市场,还是先要利润?

给联通的四点建议

套句理论点的话,联通现在的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够适应先进的生产力的问题。很快就要到517世界电信日了。去年联通在这天开始3G试商用,今年联通又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个人觉得,联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发力

1. 引进更多的明星手机

如何让更多人去用联通的3G业务,这是摆在联通面前的最大问题。据了解,目前选了联通3G套餐的用户,有很大一部分还在用2G手机,我周围就有这样的人。没有用3G,他们的ARPU也就上不去。

不可否认,iPhone给联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仅有iPhone还是不够的。而且,由于苹果过于强势,iPhone的本地化做得并不好,苹果也没有向联通开放App Store,联通从iPhone中得到的利益其实比较有限。

既然几乎所有的畅销3G手机都有WCDMA制式,为什么联通不能尽快再引进几款?当然,手机只是一方面,联通毕竟不是卖手机而是卖业务的。关键在于定制,这些手机中必须搭载联通所有的数据业务。为此,联通应该像移动和电信那样,大声地喊出来,今年也拿出个100亿作为终端补贴。这些补贴应该补到手机厂商和渠道当中,以提高他们经销联通定制手机的积极性。

联通也不要忽视了目前非常繁荣的水货手机市场,要知道,水货手机用户其实是对数据业务最热情的用户。联通可以考虑在这个市场中大力发展3G卡的代理,从而将自己的终端优势转换成渠道优势,进而转化成业务收入。

2. 减低3G套餐的门槛

除了66元的学生套餐之外,联通3G套餐的最低一档是96元/月,iPhone套餐最低一档是126元/月,门槛明显偏高,要知道,现在一般的商务用户每个月的资费也就100多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联通在全国实行的是六统一(品牌、业务、包装、资费、终端政策、服务标准都要统一)的政策,这固然对于联通推出Wo 3G的整体形象更为有利,也避免了各省公司互相打架和窜货的尴尬,但是也绑住了各省公司的手脚,毕竟各地的经济状况不一,对于套餐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

我个人认为,联通一个是要再设立更低一档的套餐,更高档的套餐也要增加数据流量,由此吸引更多的用户入网。此外,“六统一”需要坚持,但是能否给各省一些其他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联通沃门户中的“M/T计费模式”应该尽快废除。不是说这种模式就不好,M/T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一方面联通很难给用户讲清楚,另一方面中国的3G用户本身就不成熟,这种模式又只用于沃门户,不适用于其他地方,本身就是一家两制,把消费者都给搞糊涂了。既然如此,不如干脆统一到流量模式。

3. 成立数据业务运营公司

沃门户就相当于移动梦网,它能够提供用户很多应用,但是它肯定不是全部。联通还应该尽快将自己的应用商店Uni Store上线。如果说沃门户是百货商店的话,Uni Store就相当于超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而只有超市里的东西极大丰富了,用户才更加愿意进来消费。

联通应该尽快成立一家运营数据业务的控股公司,并将联通宽带、新时讯、视频、音乐公司全部放到控股公司的下面。这样做的好事就是既然保持各家子公司独立运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又能够将这几家公司的业务整合起来,提供给消费者一整套解决方案。

4. 加快后台信息系统的建设

据我了解,目前联通后台的信息系统和业务支撑平台仍然还没有完全统一,主要是因为合并之前的联通和网通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信息系统。后面的信息系统跟不上,前后脱节,怎么打仗?

今年联通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之后,联通才有可能像中国电信一样,发挥全业务运营商的优势,把固话、宽带、移动业务捆绑和打包起来,更好地锁定客户。

过去这么多年,联通一直都被移动压制,活得也挺憋屈的,联通的将士们也都憋足了一口气。如今,拿到了“新式武器”的联通很希望能够在3G上打个翻身仗。不过,关键还是要看打法了。

(冀勇庆供本站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IT经理世界》主笔,本站科技名博,长期关注IT和通信行业动向,著有《华为的世界》、《狼战》。

现为本站科技专栏之“诊断IT企业”专栏独家供稿,与大家分享他眼中的各个IT企业,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到所关注企业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