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史话-贺仁庵的雄心与悲欢

「长记轮船行」经营至1937年时已经拥有大小轮船20余艘,其中较大的7艘,长春轮、同春轮、得春轮、迎春轮、承春轮、江春轮、华顺轮等7艘共约4千多吨。

青岛西南航行,沿岸有石臼所、涛雒、岚山投,拓汪新埔连云港等地,俗称西南口,期间之交通运输向赖帆船。1925年青岛之日本航商村组,派了150吨的海州丸、阴崎丸两艘小轮船,正式定期航行于沿岸,因为轮船不需等候风向,发船时间固定,航速又快,因此各港口客货渐为日轮包揽,航权沦丧,凡稍具爱国心者莫不沉痛。父亲因存有资财,又参透此一商机,乃亲至日本购入排水量约300吨的全新铁壳船与其争竞。

因为先祖父的商号叫做「福春行」,所以父亲在购入每一艘船命名时 必有一个「春」字,故此轮被命名为「长春轮」,时为1926年,次年又再购入「同春轮」配合航行,同时又连络各口岸一起抵制日轮,由于长春轮是新船,吨位又较日轮大一倍,而所需船员人数则与日轮相仿,意味成本较低,有降价空间,而日轮均系其国内淘汰之旧船船龄老、航速较新船慢,渐落下风,父亲的减价与抵制日航的策略非常成功,在奋战经年后,日轮终因承揽业务每况愈下而停航,父亲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更加开拓了此一航运事业,也赢得了航运界一致的好评。

日轮不敌 国航胜出

由于「长记」轮船行的业务快速的发展,原本停靠于石臼所的码头已如法容纳「长记轮船行」越来越多的轮船和需要运送的货物,必须要到更大的码头,方能满足各个商家的需求,因此在1930年,「长记轮船行」便在青岛市馆陶路15号设立了总行,分行亦向北扩展至威海卫、烟台、大连、营口天津;向南又增加了连云港与上海等地。

石臼所沿岸向来风浪及大雾不断,暗礁亦多,不时有船难发生,有鉴于此,父亲便思应建造一座灯塔,引领海上船只航行,此座石臼灯塔,1930年开始兴建,1933年完工,由花岗岩石错落参砌而成,八角形,塔高13.7米,共有5层,塔侧刻有纪念碑文,座落于北纬32度与东经119度之间,也就是石臼所的西南方,光程达14浬,因此时青岛市长──沈鸿烈字「成章」与父亲素为至交,又曾派军舰至石臼所,义助石臼所商团击退悍匪刘桂棠(外号刘黑七,率匪徒300余众),使石臼所乡亲免于一场浩劫,故将此灯塔命名为「成章纪念塔」──亦即现今称为「石臼灯塔」。

此灯塔应为中国华北地区民间自建,并聘请英国人来担任灯塔管理员的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灯塔。对保障当地渔民的出海以及来往船舶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日照附近航海、水运史的代表性建筑物,亦已于日前被日照市列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父亲同时又在青岛西南沿线装设长途电话,此时「长记轮船行」已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

「长记轮船行」经营至1937年时已经拥有大小轮船20余艘,其中较大的7艘,长春轮、同春轮、得春轮、迎春轮、承春轮、江春轮、华顺轮7艘共约4千多吨。其余部分船只停泊在上海、天津、石臼所以及内陆河川等地。时年日寇侵华,发生七七事变,8月间日军集结青岛外海,封锁了青岛外海所有的航道,倘进入胶州湾并登陆,青岛即成孤岛,此时中央电令青岛市长沈鸿烈,下令青岛市之所有国籍航商将船只沉塞航道。

华北民间 自建灯塔

一来可阻敌进犯,使青岛市之军政人员可从容撤退,二来使敌人无法立即利用,免遭「资敌」之名。因此时因我军与日军双方武力相差太过悬殊,若勉强对战,则青岛必遭日舰砲轰,并将面临重大损伤,故沈鸿烈先生于12月27日,奉令撤退所有军政人员,而日军却直至次年1月14日,方由青岛前海栈桥边派兵登陆,而因该处水深过浅,军舰只能泊于1公里之外,以小舢舨靠岸,日军之军舰为何不在大小港口之码头将部队卸下登陆?就是因为先严之轮船已将此处所有航道完全堵塞之故。

而此时中央亦允诺「倘有损失,将于胜利后以同吨位之全新轮船赔偿」,接到命时,青岛其他航商均观望不前,唯独父亲立即派请军政当局派员指挥,将七艘轮船凿沉放水,堵塞航道,而停泊于其他地区的船已因战事无法联系,唯泊于石臼所之永春轮则于农历8月之大潮时,高速冲上石臼所东方沙滩,现今石臼所80岁以上之老乡亲,应能记得大五墩附近沙滩上永春轮的身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