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易志隆委员:大力支持核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核医疗是核技术与医学及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核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对核医疗产业作出了重要布局,推动核医疗产业迅速发展,核医疗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主要依赖进口;国内获批上市放射性药物大多数为仿制,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类装备由国外厂商主导;PET/CT、SPECT/CT每百万人检查量,以及癌症病人接受精准放疗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此,省政协委员易志隆建议:

(一)强化沟通协调,汇聚工作合力。推动中核集团、国家部委以及四川省、市、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络对接,提高信息共享水平。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定期开展信息交流和会商研判,协同央企和地方工作同向同步,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依托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平台,策划开展相关推介推广活动,持续扩大核医疗产业影响力。

(二)强化规划引领,推进一体发展。加强规划对接工作,将核医疗产业列入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开展区域合作,深化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关联企业聚合发展,实现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核医疗装备生产与核诊疗服务等环节错位发展,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

(三)强化研发应用,推进成果转化。推动完善核医疗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积极整合“政、产、学、研、医”创新资源,建好用好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和园区孵化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多创新产品规模生产、更多初创企业孵化上市。加强核医疗体系建设统筹,探索优质核医疗资源整合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丰富省、市、县三级应用场景,扎实推进核医学科建设,提高核医疗服务能力。适时将新型核素治疗药物以及核医学相关检查项目纳入医保,推进放射性药物国产化替代。依托四川乐山、峨眉山等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以建设华西国际肿瘤治疗分中心、完善核医学门诊设立等方式,开拓“核医疗+康养”新领域。

(四)强化要素支撑,保障项目落地。出台完善国家级核医疗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对产业发展所需的能耗、用地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引导产业发展基金向核医疗产业倾斜,促进成果转化类项目落地。加大对核医药领域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成果收益的激励机制,培养更多核医药发展所需科研、管理、产业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