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不到逾百万国人赴泰游玩 泰旅企恢复中国路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北京报道

刚开春,泰国旅游的温度陡然升高。

2月27日,泰国旅游和体育部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泰国接待的国际游客已经逼近600万人,其中有超过100万人来自中国大陆。

泰国旅游业者“趁热打铁”,希望延续这股热度。2月26日,泰国头部酒店运营商盛泰乐酒店集团(Centara Hotels & Resorts)启动在华多个城市的路演,Centara盛泰乐酒店集团销售副总裁Jurairat Mongkolwongsiri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今年前两个月集团旗下多家酒店迎来了大量中国客人,尤其是春节期间,多个酒店一房难求。该集团注意到以往团队游客虽多但收益并不高,如今中国游客更偏好自由行,且消费力强劲,2023年集团收益中来自中国游客的贡献占比已达12%。

中国游客回归速度加快

泰国旅游和体育部的数据显示,受中国免签政策影响,今年以来泰国游客量上升迅速,今年1月1日至2月25日,泰国累计接待国际游客5981234人次。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数量为1114316人次,位居榜首。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和印度分别以759828人次、397006人次、387745人次和293129人次位列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泰国1月份的国际游客数量为3035296人次,其中中国大陆游客50.86万人次,这意味着在2月份前25天有超过60万中国大陆游客赴泰旅游,中泰旅游市场的恢复速度加快。

浩浩荡荡的中国游客几乎挤爆了东南亚各旅游目的地的酒店,Jurairat Mongkolwongsiri向记者透露,有中国客户春节期间曾临时想要普吉岛等度假胜地的客房,可惜一房难求,这一盛况已经数年未见。

出境航线复苏助推了这一热度。据此前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披露的数据,春节期间泰国迎来大量游客,特别是在热门旅游城市如普吉岛等地,入境航班总数将达到3915架次,其中国际航班2298架次,国内航班1617架次。而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泰国曼谷位居今年春节假期国人出境热门目的地第一位,泰国普吉岛位列第十,其中国内前往曼谷的民航旅客量超过9万人次,日均旅客量超1.1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中国市场的回归让泰国旅游业兴奋不已。各项准备工作加紧完善,日前泰国旅游和体育部启动了“国外游客伤亡援助计划”,将拨款5000万泰铢的医疗资金,用以为外国游客在泰国旅行的旅行保险赔付。国外游客在泰旅行期间如若发生事故或遭受损失时,这5000万泰铢将可向游客提供医疗资金援助,但因游客的疏忽大意、故意违法或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不在救济范围内。“作为我们确保游客安全和增强游客赴泰旅游信心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素妲婉道。

泰酒店集团拟进军中国

除此以外,两国旅游产业链的重新链接与合作也在加速恢复。2月26日,泰国本土头部酒店集团盛泰乐便在中国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开启了新一轮路演,接洽中国多地旅行社和直客渠道。

Centara盛泰乐酒店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95家酒店和度假村,从奢华到潮牌共涵盖六个不同的品牌。2023年该集团成立40周年,2023年业绩收入较前一年增长57%,净利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强劲的财务表现令该公司更野心勃勃地准备加快对外拓展,使其2027年成为全球顶级100家酒店运营商之一。

中国市场将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据了解,来自中国的游客和会展商务客群对该集团利润贡献位列第二。Jurairat Mongkolwongsiri介绍道,该集团收益占比中,2019年来自中国游客的占比约为15%,疫情三年损失比较大,但2023年立刻恢复至12%。而从酒店间夜数量来看,2023年只恢复到2019年38%,但是酒店收益恢复速度更快,显示出更多自由行的中国游客偏重价格更高的酒店,在酒店的消费力更强。

Jurairat Mongkolwongsiri注意到疫情三年旅游业发生诸多变化,游客需求和习惯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赴泰旅游的团队游规模从以前的数十年,变成数人为主的小团,家庭游、闺蜜游更为风行,为此她需要与中国市场密切接触,了解直客们的需求动向。她还注意到,包括中国车企在内的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商业活动日渐频密,Centara盛泰乐酒店集团的母公司也是泰国最大的商业地产运营商之一,旗下拥有多个会展设施和顶级商场,过去一年承接多场中资企业的会议会展活动。

除了吸引中国游客前往盛泰乐位于东南亚、马尔代夫等地的酒店外,盛泰乐酒店也有意进军中国市场。Centara盛泰乐酒店集团品牌暨数字营销副总裁Tom Thrussell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该集团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中国区(上海)全资子公司的各方面业务,加强集团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包括项目拓展及合作、品牌推广及营销、酒店筹开及运营等工作。据其透露,目前中国区已有五家不同地区的新酒店项目在磋商品牌和管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