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临终前想见一人,护士说:明天再见!当晚她便去世再无明天

1955年4月1日的晚上,在同仁医院病房里有一个女子在病床上躺着,用着虚弱的气息对护士说:我想要见梁思成一面,心里有话对他说。

护士不知道的是,这位女子已经没有明天了,第二天一早便因病发而去世,而她那未说出口的话、没能见到的人成为这一生的遗憾,该女子就是我国民国时代最有名的才女林徽因。

与徐志摩的相遇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历史的画卷中林家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徽因的祖父曾是翰林院的编纂,一代朝廷重臣;父亲林长民青年时期负笈东瀛,毕业于赫赫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在北洋政府中历任要职,不仅是位革命志士更是才华横溢,诗词、书法无一不精。

叔父林觉民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之一,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身份永载史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林徽因自然地继承家族的智慧与品行。

五岁那年,她随着祖父母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蔡官巷,住在大姑林泽民家中,那里是她三年的童年乐园。

自幼受到良好私塾教育的林徽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大姑母也教诲有方,和表姐妹一同在她的启蒙下才华横溢。

到了八岁林徽因跟随祖父的脚步,迁居至上海虹口区的金益里,在附近的爱国小学就读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岁月如梭匆匆而逝,林徽因十二岁那年父亲林长民因公务需要,全家人又迁至北平。

之后林徽因进入由英国教会创办的北平培华女中,这所学校非同小可,只有社会名流的子女才能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这所学校的熏陶下,她不仅学到了卓越的才识,还逐渐滋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1920年的一天阳光和煦,林徽因踏上漫游欧洲的旅程,陪伴在身边的是敬爱的父亲林长民。

其实她只是家族中的庶出女儿,母亲并未获得应有的宠爱,但林徽因却靠着聪明才智与高雅气质赢得父亲的宠爱。

在英国的一年时间里,林徽因邂逅人生中的初恋徐志摩。偶然的一次机会徐志摩拜访林长民,大门敞开林徽因美丽而优雅的身影映入眼帘,那一刻她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挥之不去。

两人思想上的默契仿佛天成,从初次见面起便整夜畅谈,徐志摩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林徽因是一位举止大方的美丽佳人。

父亲林长民是一位开明的长辈,见到两人如此投缘,便体贴地为他们留出空间。正值豆蔻年华的十六岁,林徽因情窦初开,对徐志摩自然而然生出少女的芳心。

他们一起探讨诗词歌赋,徐志摩引领着林徽因走进新派诗词的奇妙世界,在女孩的心中男孩就像是春日里温暖的一缕春风,轻柔地拂过那未受世俗沾染的纯净心田。

很快徐志摩正式向林徽因表白,这个时候她却退缩了,原来对方已经有了家室。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林徽因不愿成为介入他人婚姻的一员。

在林徽因的成长岁月里,母亲作为一位地位不高的妾室,并未在林家享有宠爱,林徽因与生父的相见稀少而珍贵。

母亲性情多变常常脾气暴躁,如此环境使得林徽因在心底暗暗发誓,未来的伴侣必须要对她忠贞不二绝无旁室。

所以即便徐志摩曾发下誓言,为了她与结发妻子张幼仪断绝关系,林徽因依然坚决地割舍这段情缘,选择跟随父亲踏上归国的路途。

与梁思成结婚,一同为建筑事业奔波

告别徐志摩后,命运的织机为林徽因引见了真命天子梁思成,两人同在建筑领域耕耘。梁思成第一次遇见林徽因,便被她独特的才情深深吸引,随后便对这位才女发起执着的追求。

岁月流转,梁思成的坚持与关怀如春风化雨渐渐打动林徽因的心,1924年的金色九月两人携手踏入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殿堂。

命运似乎与二人开了个小玩笑,当时的宾大建筑系还未向女性敞开大门,林徽因只得带着一丝遗憾选择美术系,同时选修她心心念念的建筑课程。

四年后的1928年,林徽因接受梁思成的深情求婚,在风光旖旎的加拿大举行婚礼,随后手牵手踏上欧洲的土地,开始对欧洲建筑的探索与学习。

同年八月这对新人带着满腔热血回到祖国,一同加入东北大学建筑系的行列,共同为我国的建筑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从1930年开始两人携手走遍我国近两百个县,记录下2738处珍贵的古建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却不畏艰险为保存中华古建筑的瑰宝而奋斗。

在这段旅程中,我国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也悄然走进林徽因的生活,她的心开始为两个人跳动。

林徽因将自己的苦恼和梁思成的宽容告诉金岳霖,金岳霖是一个幽默的逻辑学家,思虑再三选择退出,离别前还说:“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愿伤害一个如此爱你的人。”

这一件事情宛若一个小插曲,给两个人的爱情增加了些许趣味,从此林徽因与梁思成携手走过了余生,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一段永恒的传说。

因劳累染上肺结核

时间来到1955年春末,林徽因终因肺结核的阴霾笼罩而病倒,不得不在医院中安顿下来,而这场与病魔的斗争可以追溯到1929年。

那一年过劳的林徽因被诊断出患有此疾,即便如此为了支持丈夫梁思成编撰《中国建筑史》,忍受着肺病的煎熬、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

过度的劳累使得肺结核如影随形,一直伴随着林徽因的余生。抗战的硝烟弥漫时她、梁思成与其他学者一道,随着营造学社的迁移踏上前往四川昆明的逃难路,在李庄落下暂时的脚跟。

那里的生活条件艰苦,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仅靠摇曳的油灯照亮夜读与工作的时光,潮湿的环境、恶劣的条件无一不加剧林徽因的病情。

1942年11月寒风呼啸,林徽因、梁思成的好友费正清夫妇深情地建议二人赴美任教,还许诺优渥的报酬和工作条件,既可治疗林徽因的肺病也能提升两人的生活质量。

从这两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林徽因的爱国之情早已深植心中,绝非口头上的空谈。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她与丈夫梁思成不断在大西南的逃亡之路奔波,全家屡次在困苦边缘挣扎求生,即使如此依旧保护着那些记录着古建筑历史的宝贵文献,

林徽因的人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名山大川探寻古建筑的遗迹,挑灯夜战将那些无价的资料一一记载下来,心怀国家和人民致力于建筑设计,为我国的古建筑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石。

两人的病房相邻,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难以相见、彼此照应。3月底林徽因高烧不退陷入昏迷,医院倾尽全力组织最优秀的医生进行救治,但严重的肺病感染预示着她生命的终结即将到来。

隔壁病房的梁思成时刻牵挂着妻子,有一次他挣扎着在护士的搀扶下来到林徽因的床前,看到妻子痛苦挣扎的模样心如同被刀割一般却又无力回天,只能泪流满面地哭喊着:“你受苦了,徽因,你受苦了!”

生命如花纵然曾娇艳欲滴,终免不了凋谢的命运,那些风华绝代的岁月最后只能画上一个苍凉的句点。在林徽因生命的终章里,究竟想要对丈夫梁思成吐露哪些话语?这个谜团随着她的离世永远尘封。

林徽因的追悼会上鲜花与挽联簇拥,来自亲朋好友和学生们的深深缅怀,其中金岳霖的挽联尤为动人:“身披诗意千层瀑,永恒的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的笑声点亮了四周的风。”写下这诗句的是林徽因,或许从未料到自己会成为诗中永远的四月天。

在那个永远不会结束的四月春天,她青春的容颜不曾老去,她的存在如诗如画永存于人们的心间。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