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婷效应 拳击运动新蓝海

(图/本报系资料照)

拳击国手林郁婷在本届奥运因性别问题引发国际关注,连英国小说家J.K.罗琳都发文抨击,但她不畏横逆,赢得女子羽量级金牌,为台湾拳击运动写下新页。

早在1951年,美国拳王乔路易来台,并与国手张罗普对打,造成轰动,1958年张赢得亚运男子拳击金牌,并参加奥运。后来拳击运动式微,近十几年重获重视,2023年才由林郁婷拿下第2面亚运金牌。林郁婷当时就曾遭对手抗议性别问题,但以「相关文件」获得亚运官方认可。

国际奥会(IOC)在2022年以管理与财务理由取消国际拳总的巴黎奥会主办权,因此亚运就成了资格赛。国际拳总屡次声称林郁婷在2023年没通过「性别生化测试」,但IOC力挺她的奥运资格,理由除了护照显示确为女性,那份「相关文件」应该也是依据。到底根据怎样的标准来判断林郁婷的性别,两个单位都没说清楚,当然留下争议空间。

从南非800公尺选手瑟梦雅遭IOC禁赛可知,此事的本质是各个运动协会有自己的性别认定标准,而性别在医学上存在灰色地带,且与运动优势的关联尚待确认,难免引发争论。中间性别近年改称「性别发展差异」,以瑟梦雅来说,她的染色体是46XY,但因基因突变,使得睾固酮虽然分泌很多,但作用受损,外生殖器因而呈现女性型态。世界田径总会检测出她的睾固酮偏高,要求服药降低,但她拒绝,因此这几年无法参与相关赛事。

有人认为质疑林郁婷性别的言论是霸凌与造谣,台湾官方还打算提国际诉讼,但现实状况是,国际拳总有超过200个会员国,在往后的国际拳击比赛恐怕类似争议还会再起。林郁婷的教练曾自强说得好,如果不是J.K.罗琳,台湾拳击不会打响名声;面对这类质疑,需要的是拿出证据来说明,不必把人家当成敌人。

林郁婷自述想保护母亲而开始学拳,然而幸运的是,她就读的莺歌国中刚好是台湾拳击运动的摇篮,她才有机会打拳。台湾目前有30几所中学设有拳击队,选手从国中开始参加全国比赛,胜出者成为国手,一路打进亚洲与世界拳击锦标赛,最终踏进奥运殿堂。这一个训练体系,在林郁婷夺冠后证明确实有效,其他学校可借此风潮成立拳击队,培养更多拳击好手。

林郁婷的成功,除了凸显拳击是台湾应该发展的重点运动,也能成为全民休闲的一环。大陆拳击电影《热辣滚烫》今年引发当地学习拳击热潮,林郁婷的故事当然也是很好的电影题材。跟拳击相近的跆拳道、柔道,都可依循类似模式发展,让台湾拿到更多奥运金牌。体育即国力,奥运成绩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现,台湾奖牌榜连续两届排在30几名,比起经济与学术表现,仍有进步空间。(作者为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