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拿下全国“地王”背后:补仓需求与风险隐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 实习生吴澄雨 上海报道
8月7日,上海2024年四批次土拍未拍先火。热度集中于一宗徐汇区住宅用地:徐汇区斜土街道xh128D-07地块。
该地块原为小米总部地块,今年5月,小米集团方面确认因市政规划用地发生改变,政府对之进行收储,并改为住宅用地。地块起始价就达36.96亿元,折合楼面价超过10万元/平方米,溢价率上限为30%。地块未设中小套型比例要求,预计将打造高端住宅社区。
在当天下午的拍卖中,该地块触及48.048亿元的上限价格,并进入摇号环节。最终绿城中国(03900.HK)幸运摇中,折合楼面价13.1万元/平方米,为今年全国单价“地王”,也是上海市的历史单价“地王”。
当天上午,绿城还以12亿元的总价竞得虹口区一宗地块。
拿下这两宗地块后,绿城不止实现了在上海的补仓,也有助于年内销售业绩的提升。8月8日,绿城股价维持上涨态势,收报5.98港元,市值151.41亿港元。
补仓需求强烈
上海徐汇地块的竞买者一共7家,以央、国企为主,包括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发展+西岸集团、宸嘉发展、越秀地产+象屿地产、招商蛇口+徐汇城投、绿城中国。
竞拍开始之后,经过72轮竞价,触及30%的最高溢价限制。此后有4家竞买方进入摇号环节,最终绿城幸运摇中。时隔八年,上海诞生新的单价“地王”。上海上一个单价“地王”是2016年的中兴路一号项目,由融信地产竞得,单价为10.02万元/平方米。
绿城拿下的这宗地块紧邻西岸金融城,旁边就是香港置地开发的售价17.8万/平方米的启元项目。地块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约400米,有业内人士估计,加上开发成本,新房售价或将达到17万元/平方米。
与徐汇地块不同,绿城拿下虹口地块,并未拍出高溢价,但也经历了一番“贴身肉搏”。
当天上午,绿城经过24轮出价,最终击退象屿地产,以12亿元竞得该地块,溢价率6.48%,楼面价48447元/平方米。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指出,绿城在上海本轮土拍连中两元,成为最大赢家。这里虽然有幸运的因素,背后则是绿城迫切的拿地需求。
中指院发布的2024年1月-7月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绿城以1475.2亿元的销售规模排在行业第三名。数据显示,在多数房企销售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绿城销售金额的同比降幅仅为3.2%。同时,绿城的现金流较为充裕,这使其有拿地的资本。
近年来,绿城的土储规模逐年下降。2021年,绿城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6034万平方米,2022年约为4959万平方米,2023年约3720万平方米。按照这一趋势,补仓需求较为强烈。
分担区域风险
今年以来,绿城继续重仓大本营杭州市场。前7月,绿城在杭州拿地6宗,总金额约85.16亿元,且不少地块以较高的溢价率竞得。尽管投资力度远不及超过百亿的滨江集团与建发地产,但也算是大手笔。
宋红卫认为,绿城选择在上海拿地,虽然符合其布局长三角区域的战略,但更多是出于分担风险的考虑。
他表示,未来杭州楼市的调整空间弹性可能会更大,如果绿城全部仓位都放在杭州的话,企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绿城必然要在其他的核心城市投资,从而分担风险。
同时,相比其他头部房企,绿城在上海的土储也显得不足。近年来,中海、万科、招商等在上海布局了不少旧改项目,保利发展此前也在上海投资储备了不少地块。相比之下,绿城在上海的土储接近枯竭。
总体来看,绿城在年中时点获取上海两宗市区核心地块,不仅可以在今年贡献一部分销售额,也平衡了该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土储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绿城拿下“地王”,也在客观上反映了上海土地市场的热度。随着上海于6月初松绑商品住房用地溢价率10%的上限要求,一些地块开始出现高溢价成交。7月初,杨浦区的两宗地块分别以17.12%、21.18%的溢价率竞出。
宋红卫认为,上海放松10%的溢价率上限后,地价更能体现出市场水平,优质地块的价值也更加凸显。他认为,如果徐汇地块如果没有设置30%的最高涨幅,楼板价会更高,至少会超过15万元/平方米。
但这也同时会加剧区域的分化。“核心区域优质地块仍然是触顶摇号,外围区域项目底价成交,这表明上海土拍市场分化进一步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由于楼市仍处于调整状态,这些地块以高价竞出后,未来能否实现顺利去化及盈利,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中,“地王”项目向来难以大幅盈利,绿城旗下的新晋“地王”命运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