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第2波新冠感染高峰会来吗?钟南山曝会在「这时」

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会来吗?大陆专家吁注意区分,对症规范治疗。(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23日报导,大陆近期「二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有人说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担心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又一轮感染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22日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表示,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会在6月底,新增感染约6500万/周。李侗曾等专家指出,「二阳」患者主要是18岁到60岁,很可能是社会活动比较频繁、接触人比较多、戴口罩意愿下降。同时,从临床观察来看,「二阳」患者总体症状比第一次感染要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防疫)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它(新冠病毒)变得太快。」钟南山表示,Omicron感染致死原因并不是单纯的重症肺炎死亡,现在的死亡常常是新冠病毒引起基础病加重,如心脏病、神经系统病、肾脏病等疾病,加重了死亡。对于有基础病的人群,预防感染极为重要。

澎湃新闻报导,对此,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与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等专家表示,最近新冠患者就诊人数上升,但「二阳」患者总体症状比第一次感染要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对于咽喉肿痛等症状,要注意鉴别,对症规范治疗。

李侗曾表示,最近发热门诊的新冠患者就诊人数确实有所上升,发热门诊的接诊人数70%是新冠患者病例。其中,80%以上是首次感染,有不到20%是二次感染。「因为首次感染患者会越来越少,二次感染患者所占的比例是会出现增加的趋势。」

李侗曾表示,「二阳」患者主要是18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青年人,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社会活动比较频繁,接触的人比较多,而且戴口罩的意愿下降。同时,从临床观察来看,「二阳」患者总体症状比第一次感染要轻,病程相对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因此,从这点来看,「二阳」患者人数上升对医疗资源的影响较小,因为重症患者非常少,重症主要是首次感染的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尽管新冠感染患者较之前增多,但是对医疗系统的冲击不大,整个医疗状况、救治能力远远好过年初的感染高峰时期。」李侗曾说,虽然病例数在增加,但主要集中在发热门诊,以常规的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足以应对。「虽然对他们来说压力比较大,但相信大部分医院是没有问题的,这一轮我觉得呼吸科、感染科来支援就已经足够。」

卢洪洲也表示,最近的感染人数增长并不是大幅度的人数增加,增长幅度较缓。因此,这一波的疫情整体趋势应该是缓慢上升,梯次感染,波峰比较宽,但波峰不会很高,但是波谱较宽,持续时间可能比较长。

卢洪洲称,根据团队的研究,感染后随访7个月的结果来看,7个月以后大部分人依然具有很强的细胞免疫能力,抗体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依然具有很好的细胞免疫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青壮年感染7个月后,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还很好。如果再次感染,体内的中和抗体先发挥作用,然后细胞免疫再发挥作用,所以很多人是没什么症状或者是不会被感染的。」

李侗曾提到,如果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现在出现了发烧、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还是要通过检测来判断是否再次感染。因为现在除了新冠病毒和流感之外,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尤其在儿童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较多。

李侗曾说,流感在三月是高峰,四月呈现下降趋势,五月就已经很少有流感患者了。新冠以外,还有很多人的症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也表示,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体的门户,不论是流感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或是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咽喉肿痛。应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对症规范治疗。

「如果患者还未感染过新冠病毒,出现发烧、咽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那么很大机率就是新冠感染的病例。」李侗曾表示,「二阳」的治疗仍以退高热和对症缓解相关症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