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私塾“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是谁写的?

“三味书屋”在中国家喻户晓,不过大多数人第一次知道这个词儿,恐怕都是从鲁迅的那篇描写童年生活妙趣的文章里得知的。

那么“三味书屋”这块匾是谁题写的呢?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小时候求学的地方。

书房正中上方悬挂的这块“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末大书法家梁同书所书。

梁同书(1723-1815),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年自署不翁、新吾长,钱塘人。乾隆十二年(1747)中举人,十七年特赐进士。

梁同书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声名远播琉球、朝鲜和日本。

梁同书家学渊源。他自幼接触书法,12岁时即能书写擘窠大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中年以后又取法米芾,70岁以后融汇贯通,纯任自然。他习书60余年,久负盛名,所书碑刻极多。

▲ 梁同书小楷《维摩诘所说法供养品》局部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苍老之气。

▲ 梁同书小楷《维摩诘所说法供养品》局部

梁同书生活艰朴,简朴到一个官帽好几十年也没有换过,他不喜钱财,也不喜欢参加饮宴。在自己过七十寿辰的时候,把凶具摆在门前以谢客。原配汪氏夫人比他年长一岁,比他早两年去世。老伴儿死后,他做了一幅挽联:一百年弹指光阴,天胡此靳?九十载齐眉夫妇,我独何堪!写得感情真挚,可见平日里夫妇之间多么恩爱。

梁同书于嘉庆二十年七月十五日(1815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夫妇都能如此高寿,真是难得。去世前的数日,他亲手写好了讣告,遗命不让子女治丧,不刻行状。淡泊之心可谓自始至终。

▲ 梁同书题匾书法作品

▲ 梁同书题匾书法作品(局部)

▲ 梁同书题匾书法作品(局部)

▲ 梁同书作品

梁同书《行书七言联 》纸本

纵130.4厘米,横2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梁同书《行草诗轴 》

梁同书工于楷、行书,到晚年犹能写蝇头小楷,其书大字结体紧严,小楷秀逸,尤为精到。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四大家。

其论书曾说:“笔要软,软则遒;笔要长,长则灵,笔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又说:“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有势。”行书《董其昌语》系羊毫软笔书写,典雅洒脱,动人和谐,不激不励,颇具书卷气。”

梁同书书法在当时非常有名,一些国外(日本、朝鲜、琉球)的人都很欣赏,以得到一幅作品为荣。外国史臣常不惜重金购买其作品。梁同书写字,只用虚白斋的纸,夏歧山、潘岳南的笔,而刻石必陈云杓、陈如冈、冯鸣和。以至于虚白斋的纸就非常流行,许氏也因此而发了财。夏歧山、潘岳南等也因此致富。

▲ 梁同书《六言诗》

梁同书性情耿介而又淡泊名利,父亲去世后便退隐于市。生活节俭,一件衣服一顶帽子常年不换。不宴客,不做佛事,不受馈赠。但不吝啬,遇人有困难,他时常慷慨解囊。其不求书有高名而高名自传,故而颐年长寿,盖其心境超脱不为名利拘役者使然。

梁同书《榜书寿》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