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勘災貝魯特大爆炸:黎巴嫩與殖民母國的「東方巴黎情節」

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灾后48小时内赶赴贝鲁特,除了以「国际友人」的身份紧急拜会黎巴嫩总统、总理与各党派领袖共商救灾,更直接进入事发的浩劫现场。 图/美联社

马克宏勘灾贝鲁特大爆炸:黎巴嫩与殖民母国的「东方巴黎情节」

「贝鲁特的痛苦,巴黎明白...。」摧毁半座城市的贝鲁特大爆炸,在连续3天的搜救后,伤亡总数已确认157人死亡、超过5,000人负伤或失踪。目前黎巴嫩全国仍处于灾难紧急状态,贝鲁特全城约有25~30万人失去家园成为灾民。而8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灾后48小时内赶赴贝鲁特,除了以「国际友人」的身份紧急拜会黎巴嫩总统、总理与各党派领袖共商救灾,更直接进入事发的浩劫现场。但马克宏的快速现身却让黎巴嫩人感受复杂——因为法国帝国主义的殖民,曾是黎巴嫩族群纷乱的远因;但在黎巴嫩本国政治领袖都还不敢现身前线的时候,竟得由外国总统出面才有人真正安抚灾民、回应民众对于危机领导风范的期待?

根据《路透社》的随行报导,马克宏在贝鲁特港勘灾的同时,黎巴嫩政府虽然派出了大批武装人员贴身随行,但法国总统所及之处仍被受灾市民团团包围。之中,许多民众试着「拦轿求救」,希望马克宏能以外国元首的身份帮忙协寻亲人、重建家园;但却有更多人在马克宏身边高喊「推翻腐败的黎巴嫩政府」,甚至要求法国总统「绝对不可以赈灾捐款交给政府官员」。

「当前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无条件的赈灾并支持贝鲁特市民重建家园。」在与黎巴嫩国家领袖与政要们会面后,一脸严肃的马克宏如此表示:「我们会一直在贝鲁特身边,我们绝对不会抛下贝鲁特,让你们独自面对这一切!」

马克宏的快速现身却让黎巴嫩人感受复杂——因为法国帝国主义的殖民,曾是黎巴嫩族群纷乱的远因。图为贝鲁特港爆炸现场。 图/法新社

马克宏在访问发言中,不断强调「黎巴嫩的政治体系需要『结构性的彻底改革』」,并主张自己之所以赶赴灾难现场,并不单纯只是哀悼作秀、或是拨款签署空白支票,「我之所以到此的目的,是为了说服黎巴嫩各方发动政治改革倡议...唯有改革一途,方能帮助黎巴嫩度过浩劫危机。」

法国总统的发言不仅果断强硬,甚至还对黎巴嫩政坛语带威胁:「如果诸君继续牛步拖延不改革...那就别怪法国采取『相应手段』了。」根据法国右翼大报《费加罗报》的说法,马克宏政府正准备针对「特定黎巴嫩官员发动制裁命令」。之中可能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与以色列武装冲突、发兵增援叙利亚内战、受伊朗军政支持、草根势力庞大但麾下民兵已被欧盟列入恐怖主义清单的什叶派政党组织「真主党」。

然而马克宏的高调姿态,在反面意见里却也遭致了强烈的批评,「马克宏究竟凭什么特别飞来黎巴嫩说说教?就因为是殖民母国吗?法国想要再一次『托管黎巴嫩』吗?」

「马克宏究竟凭什么特别飞来黎巴嫩说说教?就因为是殖民母国吗?法国想要再一次『托管黎巴嫩』吗?」图为马克宏安抚贝鲁特灾民。 图/美联社

在通说之中,独立后的黎巴嫩之所以与法国藕断丝连,是因为两国之间的「殖民遗绪」与「母国情节」。仍自认为是「世界一级强国」的法国,仍不断希望透过地中海东岸重返中东舞台,因此巴黎当局才会不断介入黎巴嫩的政经领域。

然而根据法国中左翼大报《世界报》的说法,黎巴嫩与法国的恩怨情仇其实远早于此,在当代战略的现实主义判断之外,巴黎与贝鲁特之间超过500年的政经交流,才是让彼此爱恨纠结没完没了的真正纠结。

《世界报》提到的500年恩怨,指的是公元1516年,法国国王「大鼻子」法兰瓦索一世(François I),为了制衡全盛时期的神圣罗马帝国,而与鄂图曼苏丹苏莱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缔成的互惠同盟。自此之后,法国的商人与外交馆得到了在地中海东岸——特别是当今黎巴嫩——的贸易与活动特许权。

在鄂图曼国力盛强的时候,往来黎巴嫩地区的法国商人在巴黎展示了大笔财富;但当鄂图曼自18世纪开始快速衰弱后,法国却透过战争与放贷,扩大了在黎巴嫩的特许权力,并以保护「信仰自由」为名,开始透过基督教会的在地派系,积极介入黎巴嫩的政治与派系布局。

独立后的黎巴嫩之所以与法国藕断丝连,是因为两国之间的「殖民遗绪」与「母国情节」。图为贝鲁特港爆炸现场。 图/美联社

然而1943年黎巴嫩独立后不久,二次大战结束,紧接而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几场中东战争、与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不仅剧烈改变了中东政情,更扩张了法国对于黎巴嫩的现实主义盘算。因此在黎巴嫩的两次内战里,法国也开始与黎巴嫩逊尼派穆斯林领袖紧密结合,甚至以「国际友人调停者」的脚色,游走在各大派系之间。

像是去年过世的法国前总统席哈克(Jacques Chirac)就与黎巴嫩逊尼派的政治豪门——父子两任总理的哈里里家族(Rafik & Saad Hariri)——私交匪浅。2005年的老哈里里遭叙利亚政府以汽车炸弹暗杀于贝鲁特后,席哈克就悲痛地出席老友丧礼上悼念致词;但私底下,哈里里家族也一直以私产来支持席哈克的退休生活,并供应他在巴黎的豪华公寓。而这类的复杂权贵政互动,也让马克宏本回的来访与强硬措词,引发了部分反对意见的不满与怀疑。

然而除了政治上的暗谋计算外,由于历史、语言与文化的多重因素,黎巴嫩在两次血腥内战中,国内都有极大量的流亡菁英选择移民法国。直到今天,估计还有25万黎巴嫩侨民旅居法国。因此双方民间的紧密交流与情感,其实也很难单纯以政经战略一概而论。

「黎巴嫩人其实对马克宏没有太多期待。」一名贝鲁特的市民网友,在Twitter上的新闻留言如此强调。事实上在马克宏慰问的同时,黎巴嫩社群网路上也在一夜之间出现了十数万人讽刺性的连署请愿,希望联合国能委任法国再一次托管黎巴嫩,「那是因为与黎巴嫩怯懦贪腐的政治人物相比,法国总统的表演,还没那么令人绝望。」

「黎巴嫩人其实对马克宏没有太多期待。」一名贝鲁特的市民网友,在Twitter上的新闻留言如此强调。 图/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