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维面具舞 一直很神秘

非洲东南部的马拉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但是它却给世界贡献了一种舞蹈,这就是2005年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拉维面具舞。这是当地民族契瓦人的一种神秘舞蹈,虽然这个民族分布于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东南非多个国家,但由于它是马拉维第一大民族,因此这种面具舞更多被视为马拉维代表性文化。

当地人表演面具舞迎接贵宾

外人看来,面具舞十分神秘。它的寓意外人难以明白,而且舞者身份、面具的制作过程也都不能向外人透露。舞者一般需要花费数周时间雕刻面具、准备着装,而这些都必须在秘密场所进行。表演前,他们在离表演处很远的树林中装扮好,然后一路狂奔进入表演的村庄,寓意从蛮荒之地进入文明社会。表演结束后,面具和着装要么烧掉,要么存放在秘密场所。

面具主要用木材稻草羽毛等制作,造型多种多样,主要为各种动物想象中的神与幽灵等。这些形象往往是受人憎恨的邪恶人物,如贩奴者、小偷、强奸犯、不得人心的政客等。契瓦人还根据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创造新面具,如在非洲暴发埃博拉疫情后,他们创造了一种代表埃博拉病毒的面具。

在数以百计的面具形象中,有两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是查德尊达,另一个是他的妻子玛利亚。查德尊达被认为是所有面具形象之父,他的形象让人望而生畏,黑色木板上雕刻了许多皱纹牙齿也缺了几颗,用以表示他的高龄和睿智。玛利亚的形象受到来自欧洲的基督教传教士的影响,其名字来源于圣母玛利亚。表演时,查德尊达时常跛着脚,一瘸一拐地上场,而一旦他看到年轻的妻子,则马上变得充满活力,二人目无旁人,尽情舞蹈。玛利亚对丈夫含情脉脉,一往情深,在马拉维文化中代表女性男性的顺从、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对一夫多妻制的反抗。

除面具外,面具舞表演者的穿着也十分重要且具有象征意义。其中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装扮是头戴面具、赤身裸体,用干灰湿泥涂满全身,这一形象代表死亡。随着时代变迁,裸体已由腰间布条代替,灰、泥也逐渐被五颜六色的破布条所取代。另外一种很常见的造型,则是用木头等材料制成动物如狮子、马、牛、羚羊等的形象,外边套上各式各样的衣服,由一至二人托举,在人群中奔跑蹿跳,引发观众的极大兴趣

面具舞形成于17世纪契瓦帝国时期。契瓦帝国版图横跨现今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部分地区,属于母系社会,按母系溯源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据说,在传统母系社会,男性角色和作用被边缘化,因而希望通过面具舞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舞蹈,团结所有男性,并确立地位。

面具舞一般于每年7月丰收节后表演,但在举行成人礼葬礼婚礼、就职仪式以及欢迎客人时也会表演。随着时代变迁,面具舞的教化色彩日渐淡化,表演者通过活力四射的表演和艺术化的动作,向观众展示神灵鬼魂的世界,寓意祖先在与活着的人对话,在批评、告诫和劝导的同时,亦给观众带来娱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