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新书《背影》说“人缘” 追忆与故交往事

人民网北京6月15日电  (刘颖颖)1996年10月30日,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如今二十五年过去了,观复博物馆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设馆,也让大批民众得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古物之美。作为一名文化学者藏家,他如何以一己之力创办出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马未都最新散文集背影》,书中讲述了他人生经历背后的故事

《背影》是马未都为故去亲友所作,书中人物身份各异、亲疏有别,都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二十五个人,二十五篇文章,马未都回忆与友人“遇见”的时光记录他们真挚的性灵。从文学编辑到收藏家的过程中,他与各种人物结缘,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也成为他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

今日的马未都活跃大众荧屏传播收藏知识。但是鲜有人知道,并非专业出身的他,仅凭着一腔热爱才走上了收藏之路。《背影》一书中记叙了他早年收藏的经历。生于1955年的他,插过队下过乡,做过机车铣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一篇小说,他调任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做文学编辑,发掘了现今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家的小说。业余时间里,他则喜欢到琉璃厂淘宝

马未都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怀有巨大的热情瓷器是他的至爱,“甭管是什么,我一见就迈不开步,两眼发直,旁若无人。”为了能接近自己喜爱的瓷器,马未都想到和营业员套近乎,他就找些话题与他们交谈,以博好感,其实全是为了贴近瓷器。

马未都还在《背影》中自述早年经历:“我在文化系统里算不规矩的,东跑西颠,呼朋唤友,上九流下九流皆有朋友。”从不同的藏家身上,马未都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观,收藏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对于王世襄来说,收藏是玩;而对王季迁来说,收藏是守。不同的性格最终造就了文物不同的命运。这也让他对收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未都常挂在嘴边的是人生的八字方针,自信,认真、坚强、宽容。《背影》一书侧写了马未都的成长轨迹。他在书中追忆了自己的父亲。马未都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马丹林,一个胶东半岛盐碱地农家子弟,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指导员教导员到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大大小小多场战争。马未都写道,“父亲开朗小时候印象中的他永远是乐呵呵的,连战争的残酷都以轻松的口吻叙述,从不渲染。”

这样的人生态度影响着马未都的成长,也奠定了他一生的性格品质。作为重要的亲人,马未都也特意将父亲一篇《镆铘岛人》放在开篇位置,就是为了纪念父亲的教导。

《背影》写的是马未都在天地人世间的种种相遇,因缘际会,这些人与马未都的人生都产生了似有若无的联系。岁月奔驰,马未都记录下这些逝去故人身影,也记录下他六十余年的生活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