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警卫员问小红军:你们首长在哪?小孩答:我就是

13岁的共青团县委书记、15岁的特务营政委、17岁的师政治委员……其间任何一项殊荣皆是旁人所难以企及的,然而这便是肖华将军的个人履历。

不仅上述所有的难以置信曾在他的身上一一成为现实,1955年授衔之际肖华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由此成为了57位开国上将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时年仅39岁。

“年轻”一度作为代名词伴随肖华将军的整个戎马生涯,然而回望那段炮火纷飞之下的峥嵘岁月,肖华将军的功绩却绝不“年轻”。

一、17岁的师政委

1933年夏季,随着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肖华,向中央提出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并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建制为工农红军第十五师的“少共国际师”渐而成立,其间周总理亲手向这支部队授予旗帜。

同年9月4日,随着朱老总、周总理、杨尚昆等联名向军委请示,肖华将军被调任至“少共国际师”出任政委一职,而此时的他仅有17岁。

17岁的师级别干部,这一情况放眼世界军事史也是极其罕见的,其间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对肖华将军能力的认可与器重。

这份器重并非仅仅体现在职务安排上,在肖华将军走马上任“少共国际师”政委之后,另有一道任命则下达到了曾担任毛主席警卫员的吴宗汉手中。

在这道命令之中,组织赋予了吴宗汉新的任务:前往“少共国际师”担任师政委肖华的警卫员,以保证他的安全。

由此吴宗汉背上行囊几经辗转来到了“少共国际师”的驻地,站在了师部门口。

“就这么横冲直撞地走进去未免有些唐突?”时年仅19岁的吴宗汉初到陌生之地,未免也有些生疏。

然而恰在此时一名小红军闯进了他的视线范围之内,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的吴宗汉问小红军:“你们首长肖政委在哪?”小孩竟答:“我就是。”

一时之间吴宗汉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眼前这名小红军一副稚气未脱的模样,分明看上去比他的年龄还要小,真的是肖华政委?

见吴宗汉惊疑不定,肖华将军也是微微一笑后开口道:“我就是肖华,你找我有什么事?”

当证实眼前这名小红军正是肖华政委之后,吴宗汉按照组织赋予的任务成为了他的警卫员,然而即便如此他心中的疑虑却始终未能打消。

这个仅有17岁的孩子究竟是如何成为“少共国际师”政委的?在他年幼的身躯内又潜藏着怎样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与能力?

然而随着后来的朝夕相处,时间无疑向吴宗汉呈现了其间的答案,肖华将军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令他为之折服。

有着相似疑惑的并不仅仅只有吴宗汉,同样因肖华将军年龄与成就之间的“不对等”而讶异的亦有许多人。

但是从疑惑不解到恍然大悟,肖华将军从不曾解释,回答他们的则是一桩桩事实。

二、冀鲁边区的立足之争

1938年9月,肖华将军率领抗日挺进纵队抵达位于冀鲁边区的乐陵,且在此地打出了“娃娃司令”的名号。

抵达乐陵之初,除却有条不紊的组织部队驻扎外,肖华将军更数度百忙之中抽出闲暇时间,召集群众做抗日动员工作。

其间一次动员是在,乐陵县城文庙一棵古槐树下进行的,届时老百姓们人山人海的拥挤在此,听肖华将军做演讲。

届时,肖华将军手持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打着铿锵有力的手势、自肺腑传达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其间深入浅出的抗日救国道理,引来台下百姓阵阵激烈掌声。

然而值此之际,依旧在他身边担任警卫班长的吴宗汉,眼见肖华将军已然讲述多时正口干舌燥,便授意一位警卫员将一大碗白开水送到他的身旁。

“司令员,请喝水。”随着警卫员这样一句话,台下的老百姓瞬间便炸开了锅,这娃娃是司令员?司令员怎么看起来比警卫员还要小?

无论是上述初见之时吴宗汉的疑惑,又或是此刻老百姓的讶异,皆源自于肖华将军的年少有为,那么这份年少有为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

肖华将军的峥嵘一生里,处处可见这一问题的答案,而承载肖华将军战斗足迹的冀鲁边区便是其一。

肖华将军率部挺进冀鲁边区之后,不仅团结当地人民群众一致抗日,更希望团结当地国军势力通力合作,然而时任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钟麟俨然不将年仅22岁的“娃娃司令”放在眼里,甚至绞尽脑汁的想要将他赶出河北。

为此鹿钟麟竟召集反动民团,为之拨钱、配枪组建起了所谓的“国军政府军第53游击支队”以此来与肖华将军部针锋相对。

反动民团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狼子野心一度膨胀到了极点,1938年10月其部悍然将盐山五区抗日政府包围,架起机枪以武装强行逼要权力。

与此同时,反动民团更将附近村庄占据并挖设工事,数度扣押挺进纵队过往人员,甚至屡屡活埋抗日干部。

获悉这一消息之后的肖华将军顿时雷霆大怒,但他深知反动民团只是土鸡瓦狗之流,真正棘手的是他们背后的国民政府,值此国共合作抗日之际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顾全大局。

因此强行压下心头怒火,肖华将军令驻守盐山一带的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与反动民团交涉劝其停止反动活动。

然而仅携带一名随从单刀赴会以示诚意的杨靖远,在进入反动民团驻地之后,当即被其头目孙仲文扣押。

幸亏杨靖远反应及时,顺势将悍然出手的孙仲文制服,并以其作为人质方才逃过了一劫。

眼见事态已然升级,肖华将军深思熟虑之后复又再次下令,要求杨靖远率部将反动民团包围,以武力迫使其放弃从事反动活动。

即便事已至此,出于国共合作的大局考虑,肖华将军始终沉住气不愿大动干戈,毕竟彼时的时代背景下,一旦肖华将军反应激烈,那么国民政府势必以此作为借口声讨,令我方面陷入被动。

然而杨靖远率部包围反动民团的过程当中,却意外遭到了反动民团的埋伏,由此一时间两方面僵持不下只能阵前互相喊话。

但在喊话的过程当中,反动民团头子孙仲文竟令人突然向杨靖远开枪,以致其当场中弹并身负重伤,此后反动民团更将杨靖远的头颅割下,挂在寨门上向八路军挑衅示威。

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抗战大局当前而一让再让的肖华将军下定决心,直面反动民团及其背后鹿钟麟的挑衅。

11月14日符竹庭、周贯武部队随着肖华将军的一声令下,当即长驱直入将反动民团悉数剿灭,并在此建立第四区抗日民主政府,予以鹿钟麟有力的还击。

透过这一事件之中肖华将军所表现出的沉稳,不难窥见与其年龄不符的一份老道,而另有一事则将他的机智呈现得淋漓尽致。

彼时肖华将军所率挺进纵队横跨冀鲁边区,不仅遭受到了来自鹿钟麟河北方面的阻力,同时也受到了国民政府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的排斥。

因沈鸿烈数度挑起国共之间的事端,肖华将军依旧基于大局考虑,毅然带上时任国民政府乐陵县长的牟宜之以及少数随从人员,亲自拜会沈鸿烈以期争取其一致抗日。

沈鸿烈自然不会将这个仅有二十多岁的“娃娃司令”放在眼中,因此碰面之后不仅言语间傲慢无礼,更要求挺进纵队撤出山东。

然而肖华将军又岂是无能之辈,他以抗日当前怎能同室操戈而晓尽大义,以事实事例陈述人民对八路军的支持……由此反倒令沈鸿烈败下阵来哑口无言。

第一次的会面沈鸿烈便深刻体会到了肖华将军与年龄不符的一份能力,不过他驱逐挺进纵队的想法却并未就此善罢甘休。

为此,沈鸿烈在一番充分准备之后要求肖华将军赴乐陵再次会面,然而这次的舌战沈鸿烈依旧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

恼羞成怒的他执意下令,要将时任乐陵县长的牟宜之带回省府,另外选派新的县长以期与挺进纵队对抗。

之所以如此是因牟宜之乃是我党成员,自挺进纵队驻扎乐陵后,牟宜之便数度发起捐款、捐物以支援我军,因此为沈鸿烈所不容。

另外选派县长?若是如此自然是对挺进纵队不利的,因此肖华将军势必不会答应,但是兹事乃是国民政府的内部事宜,他也无法予以干涉,那么又当如何解决?其间自然无法难倒肖华将军。

届时沈鸿烈将牟宜之强行推上汽车后便向城南方向准备离去,然而没走多久便遭到了上万名群众的阻拦。

“支持抗战,挽留牟县长”“破坏抗日,我们绝不答应!”群众的呼声当中,沈鸿烈只能无奈收回此前决定,将牟宜之释放并由他继续担任县长。

而这一次不仅让沈鸿烈见识到了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呼声与威望,更令他再次体会到肖华将军的难以对付。

同样有此一番领悟的亦包括牟宜之县长,要知道初次接触之时震惊于肖华将军的年轻,他曾直言“这还是个娃娃”,有此方才导致“娃娃司令”之名后来传遍冀鲁边区。

而经过此事后,他则深刻感知道,肖华将军看似娃娃的背后,却有着一份不可多得的智慧、与年龄不相符合的老辣。

总而言之经由上述事件之后,不仅“娃娃司令”的名号传遍冀鲁边区,同时也令挺进纵队得以在冀鲁边区扎下根来。

与此同时,挺进支队在顶着国民政府方面的压力立足之际,抗日斗争才是其本质上的首要任务,正因如此上述当中肖华将军才会屡屡为大局而隐忍。

那么抗日斗争上,肖华将军率领挺进纵队团结地区人民,又在历史当中留下了这样一份功绩?

据记载,肖华将军率挺进纵队转战冀鲁边区前后20个月的时间里,建立了横纵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令纵队兵力迅速扩编至两万余人,并在期间先后歼灭日军1923名、伪军3845名,在冀鲁边区的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