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布252位院士名单,9名华人学者入选,颜宁、李飞飞领衔

对于杰出的科研学术工作者,我们一般都会授予他们较高的头衔或荣誉。不论是国内,亦或是国外,均是如此。

比如在国内,院士头衔就是众多科研学术工作者所向往的荣誉。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荣誉的高含金量,所以每次增选都存在着特别激烈的竞争。

而这种竞争不仅在国内院士增选存在,在其他国家的类似院士增选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最终决定你能否当选,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参选者的实力。

美国公布252位院士名单,9名华人学者入选

近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选院士(含外籍院士)名单,这份名单中总共有252名专家学者入选。其中有9人是华人,每一位都在各地的领域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让人佩服不已。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历史悠久,地位很高,成员的科研学术水平更是毋庸置疑。比如大家公认含金量最高的诺贝尔奖,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就有超过250位获得过。由此可见其令人恐怖的科研学术实力。

颜宁、李飞飞领衔

这9名入选华人学者分别是:

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飞飞;

斯坦佛大学退休教授孟怀萦;

普林斯顿大学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颜宁;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教授鲍哲南;

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HuiCa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沈延安;

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系教授吴皓;

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蔡立慧;

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席教授张美露。

纵观这些入选的华人学者们,其中不论哪一位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在业内拥有者较高的声望和地位。

比如李飞飞,16岁移民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本科,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之后在几所世界顶尖名校任职,同时还曾担任谷歌的副总裁及首席科学家、推特的董事会独立董事。

由此可说明李飞飞在电脑视觉、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有着极深的造诣,深得同行认可与敬重。

再比如颜宁,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并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便直接担任博导、教授,创下了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教授的记录。之后因为个人发展原因回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最高级别的讲席教授。

不论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还是在清华大学期间,颜宁及其团队在科研学术方面都有着十分出众的表现,在全球顶尖三大核心期刊(CNS)发文数十篇,让人惊讶不已。

人才的流逝让人心痛

在为9名入选院士名单华人学者高兴的同时,也为国内人才的流逝感到惋惜。

比如生物科学家颜宁曾在清华大学任教,最后去了美国。比如数学家许晨阳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最后也去了美国。

一个人改变自己的工作肯定有某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让他选择背井离乡在国外发展更是需要深思熟虑,反复权衡。

所以我们也得反思国内的科研学术环境是否给这些青年科学家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大展拳脚。而不是把一些精力花在人际关系上,花在行政工作上。

当然,对于青年科学家而言,科研经费是一个特别关键的点,毕竟如果没有经费支持,他们就很难做出成果。没有成果,来年的经费就更少了,由此进入恶性循环。那么这种循环如何破解,也值得深思。

扪心自问,如果国内拥有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能够给予青年科学家足够的尊重、机会和发展空间,那么我想,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国外寻求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