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报界针对中国的3大动向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智慧财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系副主任郝敏。(取自网路)

郝敏是法学博士、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智慧财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系副主任。讲授法律学系《智慧财产权法》(双语)、国际政治系《外教学实践》等课程。

郝敏12日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美国中央情报局长伯恩斯日前高调宣布,将成立「中国任务中心」,专注于搜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中情局的此番运作,是为了配合呼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调整。一是加强对华情报工作力度;二是提高对华谍报技术能力。三是转移目标布局。

第一,加强对华情报工作力度,实行各机构全员连动配合:

郝敏表示,根据伯恩斯的说法,「中国任务中心」的工作范围将涉及情报机构每一角落。与冷战时期苏联相比,中国是更强大和复杂的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政府相继成立多个针对中国的特别工作小组。今年2月、去年7月,五角大厦、国土安全部相继成立「中国工作组」;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国行动计划」与中情局「中国任务中心」更是高度契合,都将高科技作为手段或依托。去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证实,联邦财政年度预算,情报机构与中国相关支出增加近20%。可预见将继续打着「中国威胁论」旗号,加强对抗中国情报工作力度。

第二,重点关注新兴科技,提高对华谍报技术能力:

中情局此次重组的另一个新中心是「跨国与技术任务中心」,郝敏认为,据知情人士透露,约10年前,有国家侵入中情局秘密通信系统,成功识别并围捕了潜伏在自己国家的特工。此后,中情局一直试图重建情报网络,但中国的追踪技术和通信能力严重阻滞了他们的企图。

第三,调整情报工作重心,转移目标布局:

从伯恩斯的前任,中情局设立的战时情报基地减少,现在开始将重点转向所谓的靶向目标,主要是中国,还包括俄罗斯、伊朗和北韩。与此同时,中方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任务中心」的设立必将伴随着美国中情局和其他情报机构的一系列具体行动,未来两国情报机构交锋的频率和强度很可能会不断攀升,进而影响大陆国家安全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变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