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的City Ride又火了?
长安街堵自行车,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
领域 | 目的地营销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01
今年暑假,我一个刚高考完的外甥和同学来北京旅游,表姐在电话里和我抱怨:
“这群孩子不知道抽了什么风,非要夜里1点去天安门夜骑!”
抱怨归抱怨,这届00后的个性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任他妈苦口婆心,照样半夜出门。
外甥的骑行方式很简单,完全不需要什么新中产一身大几万的骑行套装,更不需要皮娜、崔克、闪电、梅花这些自行车名牌,他在王府井地铁站C3出口扫辆共享单车,导航长安街就上路了。
那天晚上,他大概夜里3点多才满头大汗地回来。
我说你是骑到廊坊去了吗?他说,不是啊,舅舅,天安门“堵自行车”了,完全骑不动啊,小红书都是骗人的。
原来外甥以为长安街骑行,拍拍天安门夜景也就一小圈儿的事,结果一路都有交警管制,一直让他往东骑,期间骑行的车流越来越庞大,他被裹挟在中间进退维谷。
好不容易,外甥完成了天安门夜骑打卡的主线任务,掉头骑回酒店的路上又绕到了协和医院,再掉头回到长安街,加上等红灯的时间,骑到酒店已经凌晨3点20,他算算这一路下来骑行了两个半小时。
听完他的经历,差点给我笑抽,我说你这是没苦硬吃。外甥说,北京可真没意思,国博预约不上,故宫预约不上,夜骑累得半死,以后不来了。
顺着外甥的思路,我在社交媒体上查了下,这种天安门夜骑其实还有有个更洋气的词汇:City Ride。
这词听着耳熟,是的,你没理解错,就是去年大火,今年有点过气的City Walk进阶版。
如果说City Walk就是“GAI溜子”,City Ride就是骑着车的“GAI溜子”,主打一个骑到哪算哪,骑着车看风景,多花一块算我输。
按照小红书网友给“姐妹”们的嘱咐,“预留体力带好水,跟着大部队快快乐乐的骑行去看天安门吧,来自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是值得的。”
不仅北京,今年以来,从青岛到杭州,再到西安、上海,几乎每座网红城市都有天安门夜骑一类的经典骑行路线,年轻人一手手机,一手握把,小腰一猫就上路了。
平台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夜骑的火爆。
美团单车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国夜间订单量最高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汉等地。
以北京为例,18—22时的用户夜骑总时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城市中轴线、二环滨水绿道、亮马河岸、鸟巢-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都是热门的夜骑路线。
暑期茫茫人海,玩法层出不穷,Ctiy Ride的流行属实是让人意料不到。
02
为什么在史上最热的暑期,动辄一身汗的City Ride反而成了年轻人的新型旅游打卡方式?
作为一名多年旅游爱好者,我不得不说骑行还真是旅途中体验感很强的一件事。
大约是16年前的春天,我还是个小鲜肉,当时和女朋友租了个自行车,来了现在很火,当时只有韩国人自己才去的牛岛。
2008年,还没有City Ride这样的时髦说法,更没有导航,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迷路的苦恼,但就是这样,也算在晕头转向中领略了牛岛春天的蓝天碧海油菜花。
韩国牛岛/旅界实拍
当时我们上岛晚了,一路挥汗如雨赶末班船,脚蹬子都蹬冒烟了,总算是风驰电掣地看完了岛上的景点,她问我为什么要安排这个行程,我说因为比包车便宜,行程还能自己做主。
对,主要是因为便宜,还能装X,发微博(那时候没有朋友圈)的时候背景是油菜花和自行车,显得自己特别有个性。
16年后,我问外甥,你到底为什么要没苦硬吃去夜骑天安门,他的答案也差不多,打车贵,地铁挤,骑车拍照发小红书避雷帖没准还能火。
说起来,年轻时的旅行特别鄙视跟团,想玩得与众不同,这种行走在路上的朋友应该懂得都懂。
当然,省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两年,年轻人流行的旅游消费,全是Citywalk、特种兵游,淄博烧烤等花钱少的项目,这表明年轻人消费的伸缩性很强,也是高度受经济环境影响。
之前很多企业过度高估了95后、00后的消费潜力,2019年有一份报告甚至声称95后、00后消费能占到总体的40%。
这种乐观的预估随着今年City Walk被City Ride扭转,已经没人提了。
其实真正的北京骑行圈是留给新中产的,不仅要卷装备,还要卷速度、卷路线,没事周末刷刷妙峰山、戒台寺,只有游客和入门级爱好者才会在长安街上扎堆,骑着共享单车看夜景。
根据美骑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人们参与骑行的前三大理由分别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人们不仅将自行车作为运动健身的方式,情绪的放松和压力的纾解在参与骑行的人们眼中同样重要。
我相信第一批City Ride“种子用户”玩得很省钱,又能收获很多快乐。
只不过,当这种旅游方式被社交媒体公之于众,更多想体验这种“廉价版快乐”的年轻人让长安街不堪重负,半夜“堵自行车”盛景更让体验降级且一降再降。
03
在上一轮的City Walk风潮中,上海是佼佼者,这一轮的City Ride热浪中,北京独领风骚。
和City Walk就靠两条腿不同,City Ride好歹得有辆车,只要涉及到交通工具,一些企业就动起了脑筋,试图寻找商机。
比方说,现在City Ride的痛点是什么?
很多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上狂吐槽:“没工夫看风景!光看路都已经耗费掉了半条命!”
外甥夜骑天安门遇到的就是这个问题,长安街看起来又宽又长,但真一骑起来就会发现问题繁多,甚至一不小心逆行还会被罚款,提心吊胆,体验并不好。
京骑文化创始人窦俊杰是我一个老朋友,他认为其实骑游应该是以普通自行车,或者助力自行车为依托,由专业经过训练的讲师带领,围绕城市微旅行所进行的城市文化旅游探索活动。
表面上看,多了一点费用,但在当下北京并不算友好的骑行环境中,玩下来的体验会更好。
我问窦俊杰今年生意好吗?他说,生意刚刚起步,主要是老外客人,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还是比较多咨询的,最近碰上这轮City Ride热有望小赚一笔。
或受突如其来的City Ride这股风潮提振,国内很多城市正在拼了命挖掘骑行经济新玩法:
透过社交平台一系列主题性推广,国内一些「城市骑行」成功从原先只是在当地骑友群体间的小众爱好,升格为外地游客旅途中重要的碎片化产品——「City Ride」。
可见,当骑行成为游客新宠,城市管理者不傻,谁都知道在这个争当网红城市的年代,留住年轻人的心,就留住了年轻人的消费。
只是比起肉眼可见的城市规划,要让所有骑行者在城市中更有安全感,需要构建起一座城市真正的「City Ride」氛围,否则就会像外甥在长安街“堵自行车”后发出的感慨一样: 北京真不好玩 。
年轻时,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旅行,犹记得当地那套独特的骑行礼仪:骑行不逆行、不闯红灯,永远只从左侧超车,转弯前用手势向后方的人示意,在所有可能的冲突路段,机动车要礼让自行车,自行车要礼让行人。
荷兰阿姆斯特丹/旅界实拍
作为一座真正的骑行友好城市,阿姆斯特丹没有生硬的交警指挥,游客、当地人在街上则自觉融入这座城市的最高骑行礼仪,这或许正是国内一些城市试图改变年轻人对City Ride是“没苦硬吃”刻板印象的最佳范本。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国内今年City Ride受到年轻人欢迎 ?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