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晋升5位副总
昨日,美团发布内部全员公开信,宣告五位管理者晋升为公司副总裁。分别是:无人机业务部负责人毛一年、到家研发平台负责人孙致钊、餐饮SaaS事业部负责人肖飞、闪购业务部负责人肖昆、买菜事业部负责人张晶。
由于美团对“头衔帽子的发放”是相对比较克制的,相比其他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美团没有那么多“VP”,公司内部也都以“哥、姐”来互相称呼,不以“总”称呼。因此,美团的副总人事晋升也可能会对市场有趋势参考意义。
此次,获晋升的主要是美团新业务部门、成长性业务部门,包括美团闪购、美团买菜、无人机、TO B的SaaS业务。但同样是新业务的一些领域,比如美团优选、美团快驴、美团电商(团好货)等领域人士则还没有出现在这一批副总晋升名单中。
综合一些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的分析,美团此次人事晋升可能有三点意义。
一、补缺。
有市场人士称,美团此次人事晋升实际上相对有些“延迟”,五位新人到现在才补老人离去的空缺。“这可以说,美团对头衔帽子还是很克制的,没有一堆VP。”
目前,从业务角度来讲,整个互联网行业可以说也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要发展的新业务从一些市场人士的观察来看,可能还需要至少4、5年的培育,比如无人机业务。
因此,怎么度过这个阶段,或者说怎么能在未来爆发、在合适的时候能爆发,人才梯队的储备、年轻化及稳定是很关键的。
二、竞争。
现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食杂业务层面,很多公司都在发力食杂业务线上化,因为食杂业务的线上化率仍还比较低。同时,也有个别互联网平台公司的食杂业务出现增长停滞,在想办法“恢复”增长,它们还是力图以生鲜快消等食杂品类为增长突破口。
因此,美团可能就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留住人、留住团队,至少不要被“挖角”。
总体来说,像美团闪购(平台)、美团买菜(自营)做的食杂业务线上化,当下的订单量可以说都是赛道内增长最快的之一,处于行业的第一梯队,尤其是美团闪购,它的优势看起来相对更明显。
但食杂业务的线上化面临很大的盈利压力,因为食杂品类短保易损低毛利,利润很难抠。
平台业务(美团闪购)实际上是要在原有的食杂售卖链路中多增加一道平台服务及分润环节,但相对来讲,低毛利的生鲜快消品类是比较难分出利润的,比较难再增加一道分润环节。
由此,美团闪购近些年针对这块也做了很多事,比如做了闪店仓(通过发展低租金成本的“前置仓”连锁来降低线下的商铺租金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并扩大商家群体规模),大幅扩充品类切入到更高毛利的品类及形成更完整的一站式的即使零售网络(扩充的电器、美妆、医药等单笔订单的毛利润更高),以及直连品牌商,开发出更多的平台数字营销价值。
美团闪店仓。
自营业务(美团买菜)则是一个更苦的活,同时,互联网公司的小件商品自营“搬运”业务一直来也都被市场有所质疑,一些市场人士到现在都不相信习惯“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能做好小件商品的自营零售业务。
但美团买菜近来可以说是做得不错,它的配送时效(半小时达)等是行业表现最好的,快送超市的定位落实了。它学习能力也比较强,成功从200-300平米左右的小前置仓模型切换到1000平米左右的大型前置仓模型。它的商品能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团队的磨合也越做越好了。
美团买菜主要是张晶负责,能挑起来。相比之下,一些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除了美团买菜,同样是由郭万怀接手陈亮所负责的一些美团新业务,比如美团优选、美团快驴,到当下,这两块业务的“主力”还是郭万怀,还是郭万怀亲手抓。
美团买菜盈利也比较难,现在还处于积累订单量寻求规模优势阶段,但如果要短期复制全国则也需要很大的投入,这个赛道没有“大钱”很难一下大范围铺开,到目前,美团买菜在全国也只做了不到10个城市。
行业内当下的主基调则还是“活下来”,由此,美团买菜未来的策略也值得关注,一个有吸引力的团队有助于聚集市场资源。
三、技术驱动。
从美团近些年拓展的零售新业务发展来看,有两个用人特点。
一是技术驱动。
领头的、说了算的都是产品、技术方向的资深人士,这些人士中的一些对所做的品类行业,至少在开始阶段则不一定很了解很资深很有前瞻见解。
从一些市场人士的反馈看,美团的新业务都会从所做的品类行业中挖很多行业“大牛”,但这些“大牛”很多时候也说了不算。最终说了算的,还是互联网产品及技术方向人士,所做的任何事,美团似乎都希望沉淀为“产品”,机器“主导”。
二是,在美团,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单纯意义上的管理岗了,大量岗位都是专业岗,“都是要干活的”。
此次,美团副总晋升大多都为技术、产品资深背景方向。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