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原来你是这样的的竹泉村·红石寨

从十月一日至今,景区游客量持续火爆,景区内外比肩接踵、人流如织。

今天,有位叫“有那么点儿意思”的同学,写了一篇有关最美乡村的游记引爆了网络:

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170万+的阅读量,近六千条评论,看来大家对竹泉村·红石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竹泉村·红石寨景区一下就成了“爆款”呢?

虽然内容中出现的“人影都看不到”、“过气”等字眼一看有点“吓人”,但看完配发的图片,只想说这位同学文不达意、图文不符啊,这“标题党”水平不高。

那景区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很多游客被拥堵和人满为患所困扰,但是在竹泉村·红石寨景区,因为有公安、救援队等相关部门和景区工作人员的有效管理和疏导,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到欢乐和热闹,也能享受轻松休闲的快乐旅程。

对于门票价格,看来这位同学并没有了解清楚,容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

竹泉村门票原价98元/人(包含动物表演、鸟艺表演),红石寨门票原价60元/人(包含摩天轮);也就是竹泉村+红石寨景区的套票原价是158元/人。

现在景区做优惠活动:两景区套票是128元/人,包含动物表演、鸟艺表演和摩天轮三个游乐项目,还可以免费乘坐来回两个景区之间的观光车。

另外,我们还有免票政策: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有效证件享受免票政策;

以及半价优惠政策:1.2米至1.4米儿童半价,60-69周岁老人凭有效证件享受半价优惠。

刚才说了两景区套票里面动物表演、鸟艺表演和摩天轮三个游乐项目是免费体验的,还有景区内的一些民俗表演、汽摩特技表演等都是免费观看;另外游乐区秋千、攀爬网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备和拓展设施也是免费体验的;还有滑草、漂流、碰碰船等老少皆宜的游乐项目由于人力和设备维护成本,是要另外收费的,在游乐区都有价格公示,由游客来自由选择。

景区里的煎饼卷大葱是周边村子的大娘们现场手工摊制的,热乎乎的煎饼卷上新鲜的大葱、地道的辣酱,根据需要还可以选择卷上鸡蛋、火腿肠等,售价5-7元不等,并不只是一张煎饼的价格哦!这位同学也说了,味道是非常的好吃。

另外景区里还有粉皮卷大葱、特色炒鸡、炸金蝉、炸蚂蚱、沂蒙全蝎和小豆沫等沂蒙特色美食,任你选择。

说起我们的民宿,外观是茅草覆顶、砌石为墙,内部是沂蒙本地风格的特色装修,空调、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既能让入住的游客享受到舒适和便利,更能体验“静悟竹影摇曳,隔墙聆听清泉”的优美意境。

为了有更好的体验,房间的价格会随着季节变化和供求关系来上下调整,是来访的游客住宿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可谓是一房难求。

这位同学说:虽然有大量游客涌入,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的脸上却隐藏着一股焦虑……

我想说,这些可能是这位同学的主观臆断了,在景区经营小吃和展示老手工艺的都是周边的村民。景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将他们返聘到景区经营小吃和手工艺等,平时所有收入归个人所有,景区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

作为观光型景区,有淡旺季是很正常的,旺季的时候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用心经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收入;而淡季来临的时候,多与家人相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未尝不是另一种幸福。

近两年,竹泉村·红石寨景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平台,他们的收入相比之前大幅增加。

从他们脸上并没有看到焦虑,每个人除了满足的笑容,还有对地方小吃、民俗工艺的执着和匠心。

前不久中国水利报就竹泉村精准扶贫做了大篇幅报道(节选):

一个水利风景区改变一个山村命运 ——山东泉水利风景区精准扶贫的做法和启示

山东竹泉村科学开发山水资源,打造水利风景区,以景区搭建旅游平台,以旅游平台发展服务产业,以服务产业享利于民,为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提供了不少新鲜经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为贯彻这一理念,推动全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又做出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策略。为此,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开发性扶贫的举措,加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带动群众致富。山东省竹泉村的巨大变化和群众命运的改变就是这方面突出的典型。

招商引资打造水利风景区

竹泉村是山东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的一个小山村,人口近500人,有可耕地450亩,村庄占地近百亩,村子有山有水有泉有竹,还有一座中型水库,自然环境较好;村落存续历史比较悠久,仍保留了古村落形态和部分农耕文明。

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这个村长期封闭、落后、贫穷。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一条山路外通。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重修,但依然山道弯弯、崎岖不平,进出困难。全村识字人不多,一些传统的手工制品只在近距离范围内交易,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改革开放后虽然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2007年也仅达4000元,是远近知晓的贫困村

2006年,沂南县提出“兴文旅、惠百姓、促脱贫”方略,对贫困山村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竹泉村的山水资源优势和具有开发的潜力引起了县、乡领导的重视,他们在科学论证后,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东龙腾集团对该村进行投资开发,打造水利风景区。因政府引导较好,协调解决了开发中的诸多矛盾,特别是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村民积极参与。山东龙腾集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保护与开发并重,注重保护古村落,积极发展风景元素,因而开发工作比较顺利。

竹泉村的主要做法是:在村西建立一排排新居,村民整体搬迁,每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村民得到安居;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山泉进行保护,并通过工程手段使泉水环村潺流,游人随时伸手可掬;对村巷进行保护性改造,兴建二带、四街、六巷、二十四桥;大力发展以竹林为主的植被景观,配套建设通村道路和景区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两年,一个山村生态型水利风景区迅速诞生,2009年7月开门纳客。2011年,竹泉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自然资源禀赋奇特。风景区内山泉潺潺,长流不息,茂林修竹,满山遍村;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民绕泉居,竹围民居。自然环境与人居村落协调一致,体现出泉乡个性、竹乡美景、农家风情的新风貌,已成为具有沂蒙特色的原生态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

农耕传统文化部分保存。由于为古村落,加上长期比较封闭,竹泉村部分农耕传统文化仍然保留。不少家庭会竹编、草编、酿酒、手纺、面捏泥人等,手工制品精巧迷人。游人来到这里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能体会到浓浓的“乡愁”和“乡情”。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品尝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韵味。不少青少年观看以后不仅购买手工艺品,还争相与制作的农民合影留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竹泉村完全成为生态型旅游景区,山上郁郁葱葱,村落掩映丛中,游人走在园中,园在水环绿中,芳草茵茵,鸟语花香,古朴自然。

水利风景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竹泉水利风景区开张不久,就引爆市场,客流量不断攀升。2016年,游客人数达100万,直接旅游收入近亿元。不仅开发商得到了投资回报,也助力和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依规保障村民合法的土地流转收入,并如期交还农民。按照合同规定,土地流转租让金每亩1000元,竹泉村流转土地500亩,人均一亩,每人每年应得土地租让金1000元。在政府的监管下,村民这份合法收入每年如期到账。

让村民参与景区服务。由于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开发商正确地认清企民之间的“舟水”关系,因而村民大都能参与景区服务工作。水利风景区长期用工200余人,其中有120人为竹泉村村民(占村民总数25%),人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

在新社区助民开办农家乐、商店、民宿等。全村150户村民,其中75户都分别兴办了类似的服务业,一般的每户年收入30-40万元,规模较大、品位较好的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地方政府主动为这些实体办实事,如贷款、减少行政审批、培训人员等,使这些服务性的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允许年老体弱但又有一定技能的村民在景区生产传统的手工制品,如编织竹器用品、纺线、烙煎饼、酿酒等。每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

对景区租用土地上收获的核桃、油桃、山果以及蔬菜、水果,仍由原来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村民采摘出售,收入归己。

这样算下来,从水利风景区接纳游客后,全村村民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一下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迅速致富,融入了全面小康的生活,幸福指数也大为提升。

另外,竹泉水利风景区还辐射带动周边左邻右舍乡村脱贫致富。竹泉村周边的好几个村子发展小型餐馆52家,使近百人既不离土又不离乡就当上了小老板;周边不少农户开发农产品加工,有6家创出了品呵呵饮用水、杜山名谷、刘皇叔婆子鸡、先保农庄等地方特色品牌,推动了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同时,带动了周边一些山村搞开发旅游。红石寨村是竹泉村东边的一个大村,也具有一定的山水资源优势,目前已打造成一个新的景区,并与竹泉村连为一体。

在政府引导下,竹泉村又先富带动后富,主动与黄元村、香山村和桃峪村实行户与户的一对一对口帮扶。这三个村的125户贫困户已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规范,竹泉村·红石寨景区欢迎和感谢广大游客的监督,在发现不足、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服务质量,更加合理全面的服务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