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菲部署中程导弹 南海台海将成一触即发的火药库

美国陆军在菲律宾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对中国沿海地区构成战略威胁,更加剧了美中因战略误判而爆发战争的危险态势。(图/雷神公司)

美国在菲律宾部署名为堤丰(Typhon)的中程弹道导弹,重燃了冷战时期美苏导弹在盟国前沿对峙的恐怖平衡场景。包括中国与美国的媒体皆指出,美国陆军在菲律宾部署了新型中程导弹系统,对中国沿海地区构成战略威胁,当然也加剧了美中因战略误判而擦枪走火并爆发战争的危险态势。

外媒报导称,这次部署在菲律宾的导弹名为堤丰(Typhon)导弹系统,该系统的基础作战单元由1个移动指挥中心和4个移动发射架组成,除此之外还有配套的重装拖车和支援车。发射器可以发射标准-6导弹(SM-6)和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其中战斧导弹的射程为1600公里,而SM-6则为800公里且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随着美国导弹技术的发展,未来堤丰导弹系统还可能配备射程更远的高超音速导弹。目前该系统主要为美国陆军新组建的多领域作战(Multi-domain Operations)部队使用,而海军陆战队已经在2023年7月部署测试类似系统,并准备将其投放到亚太地区。

大陆《南方周末》分析称,这次部署标志着亚太地区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作战力量将会脱离原本的战斗体系。从历史上来看,无论陆军还是陆战队,其核心作战任务都是直接与对手在地面交战并占领敌方的据点。因此,一切作战训练和手段都是围绕着如何支援直接战斗而形成的。

分析指出,例如大口径火炮或者短程陆基导弹这样的远端支援火力,都是为了攻击和削弱前线及其后方的对手目标而建设的军种。而轻步兵和机械化作战单位则是在这些目标被削弱后彻底击溃对方的战斗力量。即便大量装备直升机,目标也无非就是从空中用火力削弱对手,或者利用垂直机动能力在对手薄弱处投入关键性的战斗兵力,并不会改变原本直接战斗短兵相接的性质。

然而,美国在菲律宾部署的多领域作战部队这种完全基于远端导弹火力投放且并不打算进行直接地面行动的单位,是美国军事改革的全新形态。其本质其实就是美国版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即在陆地上部署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这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对抗中国的一种模式。

分析表示,早在欧巴马时代美军就已经提出过空海一体战构想,当时美国空军希望与海军联合,从空中、海上甚至水下组成绵密的导弹火力网,以对抗中国日益强大的中程导弹部队,并试图在亚太地区发生武装冲突的时候,通过海空远端火力让对手知难而退。

分析说,美国自己非常清楚,中国本土幅员辽阔,大量导弹被部署到美国侦察能力较为薄弱的区域,而这些力量只要存在,就会让美国航母战斗群对靠近第一岛链心存畏惧。只要导弹部署在这里,你就无法随便进来,而且陆基导弹隐蔽性极高,中远程导弹系统经过伪装,看起来与一般的载重卡车没有太大区别,很容易隐藏在树林中或者桥洞下。

区域内中国中程导弹系统的绝对优势无疑让美军十分忌惮,所以2018年美国以俄罗斯发展违规武器为由宣布废除陆基中程导弹条约,开始推进陆基中程导弹系统的部署,此次相关新闻报导中的堤丰系统就是洛克希德公司2018年开始研发的中程导弹系统,才5年就进入了实战部署。

然而,陆基的战斧导弹和SM-6超音速导弹都足以威胁中国南海和台海地区的目标,该区域在战时的海上活动风险将大幅增加。由于中美都选择了在亚太争议地区部署反拒止武器,再加上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北韩的远程导弹,这片海域可以说正在成为一片危险的导弹区,区域内所有军事行动都将变得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