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格辭世/一文看投資聖手的養成

「股神」巴菲特的强力拍档孟格(Charlie Munger)28日在加州医院辞世。美联社

「股神」巴菲特左膀右臂、差一步就能在新年元旦晋级百岁人瑞的孟格(Charlie Munger)周二在加州辞世。

他与巴菲特管理的波克夏公司,从1965到2022年的年平均收益率是20%,大约为标普500指数的两倍,数十年的超高获利让这对黄金拍档双双成为亿万富豪,也成为投资人崇拜的英雄,但其实这位投资圣手在加入波克夏之前已经发家致富。

除任职波克夏副董事长外,孟格还是房地产律师、出版公司Daily Journal的董事长兼发行人、好市多董事会成员、慈善家和建筑师。富比世估计他的净值是26亿美元,这对很多人而言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不过仍少于巴菲特,后者的财富实力深不可测,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

投资心法

巴菲特盛赞孟格拓宽了他的投资策略,从偏爱买入低价陷入困境的公司,希望能从中获利,转变为关注较优质而价格遭低估的公司。他说孟格一直强调:「让我们买进真正优秀的企业。」

这种转变的早期案例是孟格1972年说服巴菲特同意波克夏以2,500 美元收购时思糖果(See's Candies),尽管这家加州糖果制造商的年度税前利润仅400万美元左右,但自此之后,它为波克夏带来超过20亿美元的销售额。

巴菲特2016年接受CNBC访问时说:「他让我放弃以极便宜价格买进马马虎虎公司的想法,知道那会有微薄利润,改为寻找能以公平价格购入的真正出色企业。」

孟格自己在1998年说过,「买下一家企业并不是那么有趣的事,你盼着在它破产前平仓」。

坦白幽默

巴菲特2002年在波克夏年会上曾说,孟格是那种会直言「你想的不对」的人,比起许多执行长身边围绕一堆曲辞谄媚的人好很多。

尽管孟格经常在巴菲特做出评论后表示,「没什么要补充的」,但跟巴菲特一样,孟格深具投资和生活智慧,而且他的洞见不乏幽默。

他2017年告诉波克夏股东:「我有个朋友说,钓鱼的首要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第二条规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我们已经很擅长在有鱼的地方钓鱼。」

孟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来自富裕家庭。他年轻时也和巴菲特一样、曾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工作,但这两位未来合伙人多年后才认识彼此。

孟格17岁离开家乡前往密西根大学,主修数学,因为数学对他来说太简单,有次他说,「年轻的时候,任何数学课程都可以不做功课就拿A」。

赚钱能力

两年后被征召入伍,加入陆军航空兵团,也就是后来的空军。被派往阿拉斯加之前,军方送他到加州理工学院修气象学。就是在此一期间,他与第一任妻子Nancy Huggins恋爱结婚。由于没有大学学位,他在1946年退伍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然后搬到加州,在那里从事不动产法律业务。

孟格并不满足于律师收入,他开始从事建筑项目和房地产交易。他说:「不是因为我想要法拉利跑车,而是我想要独立。我极度渴望独立。我认为,必须寄费用清单给其他人并不体面。」

1962年,孟格开了一家法律事务所Munger, Tolles & Olson,并专注管理同年成立的避险基金公司Wheeler, Munger & Co。

他曾与洛杉矶时报创始家族成员Franklin Otis Booth合伙经营房地产(Booth已于2008年过世)。有个早期建案后来变成利润丰厚的公寓项目。孟格说:「我那时有五个房地产案,兼而顾之做了几年,赚了300万到400万美元。」

中国多头

孟格曾在1959年回奥马哈结束已故父亲的律师事务所。也就是那时,35岁的他被介绍给29岁的巴菲特,两人一见如故,尽管相隔半个美洲大陆,却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孟格开事务所的同一年,巴菲特开始买进波克夏的股票,三年后取得控制性股权。孟格在关掉避险公司的三年后,才加入波克夏。而在两人共同经历美国证券交易所的一件诉讼案后,且孟格因并购增持波克夏持股,他才在1983年当上波克夏副董事长。

近几年,孟格的粉丝会前往洛杉矶,在他担任董事长的Daily Journal年会上提问投资问题。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孟格将公司的资金投入富国银行(Wells Fargo),而多年来,他比巴菲特更看好在中国大陆投资。例如,孟格开始买比亚迪股票的数年后,波克夏才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波克夏2022年开始削减持股。

波克夏接班人

至于波克夏接班人,2018年,孟格开始与艾伯(Greg Abel)和詹恩(Ajit Jain)两人共享副董事长头衔,而在波克夏2021年年会,他显然无意中透露了一个守口如瓶的秘密,艾伯将在巴菲特时代结束后继续「保持公司文化」。

1980年因白内障手术失去左眼而戴着厚重眼镜的孟格后来受访时曾谈及奥马哈,他说自己虽出外闯天下,但没丢掉老式价值观,包括家庭最要紧、要处于困难来临时能帮助他人的地位、谨慎明智、通情达理,这些比有钱或身居要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