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义无反顾的柏杨精神

(图/本报系资料照)

曾经的京华城广场上矗立一座金属浮雕,上面镌刻着与我相知相惜的前辈柏杨兄撰写的文章〈双龙巨珠〉,内容提到:「这颗巨珠不只是台北市的地标,更是威京小沈的生命座标。标志着每次颠仆,都能诚实面对的人格特质。」虽然哲人已远,但柏杨前辈一直是我多年来的私淑对象。

柏杨兄与我虽然在专业上殊途,回首来时路,皆在人生航道上特立独行,不愿随波逐流,因此彼此初相识时,皆感到份外熟悉亲切。少年时代我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年牢狱之灾,几乎葬送一生,幸而父母从未放弃过我,使失学的我在困顿环境下屡仆屡起。柏杨兄历经沧桑,就读初中时,因反抗校长被开除;曾用假证件考上甘肃学院法律系,一年后被查到除籍,此后学涯屡屡因假证件而中断,后又经历国难当头而背井离乡。文笔犀利的他,终因一腔正义而身陷囹圄,但接连不断的苦难没有打倒他,始终抱持赤子之心处于五浊恶世,以一枝真挚的笔在逆境中著书立说,用无比真诚的勇气唤醒民众。

吊诡的是,我侥幸在基隆水产学校毕业,有张如假包换的文凭,而这位涉猎广博、笔耕不辍的老大哥,一生竟然一张文凭都没有,包括小学。今日柏杨兄以「郭衣洞」为笔名的毕业论文手稿《政治斗争研究》终于面世,在禁锢的年代,勇于为百姓发言,字字句句彰显柏杨兄「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此一终生奉行的人文史观,内心充满无限感慨与感动。

柏杨兄卷帙浩繁的《柏杨版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从平民角度审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引起强烈回响;在两岸对峙年代,我甘冒倾家荡产及「为匪宣传」锒铛入狱风险,以「老兵返乡探亲」名义,独家赞助凌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用镜头突围、冲撞两岸关系的历史闸门,毕竟在睽隔四十载之后,台湾的中国人第一次能用全新观点来观照那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节目推出之后,各方反应热烈,柏杨兄撰文称道:「《八千里路云和月》,多么悲壮的名字,那个时代,走遍大江南北,无论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是奇迹。」欣喜之余,我也向制作人建议:「如果这个节目能赚钱,不妨再拍一套资治通鉴」,在我俩眼中,《资治通鉴》这套集结中国人智慧写就的巨著,正是一面可以映照古今苍生的明镜。

虽处囊中,终于脱颖!柏杨兄与我,始终没有忘却自己所身处的历史方位,勇于带着历史教训面对未来,曾经失学入监,却也系狱突围,永不向逆境妥协。谨以此文聊表对一代大师的无限敬意与追悼之情,缅怀义无反顾的柏杨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尊严的榜样!(作者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